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三国 > 阮籍(210-263)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9375430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咏怀(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①阮籍:三国魏诗人。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以“不能寐”“起坐”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以琴声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B.第三句写清澈如水的月光、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的清风,渲染一种凄清的气氛。
C.诗人以“孤鸿”“翔鸟”自比,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寂苦闷。
D.最后一句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直抒胸臆,其忧思之情溢于言表。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四句的写景手法。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其五)

[晋]阮籍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驱车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

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注】①赵李,一说汉成帝赵后飞燕和汉武帝李夫人起于倡伎歌舞,均以善歌妙舞受宠。此是借赵飞燕、李夫人比喻“纵倡乐”之好。②三河,泛指全国的江河。③镒(yì),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平生”两句写出作者的品性与嗜好。诗人以“轻薄”二字概括昔日年少的性情,充满了悔恨之意。
B.“西游咸阳”二句则将“轻薄好弦歌”的生活指实,言其整日过着游乐于天南地北,往来于歌楼舞榭的生活。
C.“娱乐”二句写壮年后的“蹉跎”之叹。欢乐尚未到极点,岁月便骤然消逝。“忽”字形容时过之速,饱含着诗人的痛惜之情。
D.作者钱财耗尽,家用无法解决,生活陷入了贫穷的困境,面对前路不知何去何从,悔恨的情绪溢于言表。
2.作者面对“太行”陷入“失路”的迷茫中,李白《行路难·其一》里也有“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诗句。这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一致?请结合两首诗歌试作分析。
2023-02-10更新 | 11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咏怀

(魏晋)阮籍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阮籍(公元210年—263年),魏晋时期诗人,此诗创作于曹氏政权日渐衰落,司马氏势力日渐强盛之时。②齐景……交流: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时说:“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毕涕泪沾襟。③松子: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隐居得道的仙人。

1.诗中画线句化用的典故源自《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较为复杂的情感,试结合诗句及有关艺术手法加以简要分析说明。
2017-10-25更新 | 11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一)

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注】①宋玉作《高唐赋》,记载了楚襄王曾游高唐,梦见一妇人说自己住在巫山之阳,早晨化身为云,晚上化身为雨,朝朝暮暮来往在阳台的下面。②《战国策·楚策》记载,蔡灵侯在高蔡驰骋射猎,不关心国家的政事,一个叫子发的大夫受命把他用朱丝绳囚系起来见楚王。③《战国策·楚策》记载,楚襄王耽于逸乐,秦发兵败楚,楚失去很多地方。庄辛谏劝楚襄王说:“黄雀鸟低头可以吃到白色的米粒,扬头可以栖息在丰茂的树木上,自以为与人无争,却不知道有王孙公子挟弓拿弹来伤害它。”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四句为诗人远望所见,描绘出了一幅江水深远、树木茂盛的春日图景。
B.“青骊”一句,描写青黑色的骏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喻指倏忽而逝的时光。
C.“皋兰”既是眼前之景,也沿袭“香草美人”的传统,喻指诗人高洁品质。
D.全诗围绕“悲”字展开,描绘楚景,讽咏楚事,抒发了诗人对时事的感慨。
2.“远望令人悲”中的“悲”在最后六句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1-12-25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