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5 题号:938253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通过“先涨价再促销”的方式,以假折扣误导消费者。某些网店经营者为吸引消费者,不惜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许多商家以次充好,混搭销售劣质商品。还有许多商家把钱花在“刷单”上,很多消费者容易被虚增的部分好评或销量蒙蔽。网购不仅要看商品评价和成交量,还要注意销量突增或突减现象。不少网店经营者断章取义,利用声明、规则、通知等形式“秒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约定,使用技术手段强行搭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一些“网络专供款”不仅质量参差不齐,售后待遇也大相径庭,售后维权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这种既费时又费钱的等待对干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煎熬。部分不良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消费层次等特征,定向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容易导致订同样的酒店、买同样的服务,苹果手机用户比安卓手机用户贵;同样的打起点和终点,不同用户价格也不一样。

(摘自《市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网购的八大“陷阱“》,《盐阜大众报》)

材料二:

不再“单纯”的微信朋友圈已发展为网络营销的一种常见方式和渠道,由此衍生出的购物纠纷事件也频频发生。微信属于社交媒体,通过微信朋友购物,卖家很分散,而且没有一个像阿里或其他电商这样的专业电商平台来规范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没有对卖家资质的审核、验证以及信用评价,导致微信朋友圈的卖家质量和信用良莠不齐。从平台的角度来讲,作为社交平台,微信上很多信息都很私密,平台基于对用产隐私权的尊重,不能监控人们的日常通信,所以发在朋友圈的广告以及微信交易确实很难监管。

据统计,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在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诸多消费纠纷——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万件,同比增长高达126.2%,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

(摘自《微信“朋友圈”渐成“商业圈”,网购还有多少痛点待解》,《光明日报》)

材料三:

针对网购行业的种种乱象,201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这无疑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再次表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线上网店还是线下门店,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突破合规的基本框架。

无论是电子商务法对商家行为的规范,还是平台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本质都是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规则的重塑。当然,从缺少规则、野蛮生长向透明化、规范化过渡,可能会伴有转型阵痛,但从长远看,只有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来参与市场竞争,履行自身义务,整个电离行业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要真正让网购环境清朗,必须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盼望随着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断落实、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网购平台的自我净化以及消费者维权意愿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网购商品不仅能让人们买得放心,而且用得舒心。

(摘自《对网购乱象不能“自认倒霉”》,《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电商平台的满减、优惠券等促销手段都存在着假折扣,还有夸大其词的宣传,购物时应多比较甄别。
B.微信购物不同于专业的电商平台购物,卖家的资质审核、验证等问题难以进行,卖家的品质和信用也很难得到保障。
C.政府相关部门出重拳、立法规,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任何经营活动都要符合规则。
D.当前电子商务仍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从长远看,只要制定法律法规去约束电商,对电商平台就有益处。
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平台上,商品评价和交易量是购物参考依据,但如果某商品销售量突增突减则是商家在“刷单”。
B.一些“网络专供款”商品品质较差,其售后服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周期较长。
C.当前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增长迅猛,但实际上也存在诸多痛点,由网购引发的消费纠纷成倍增长,问题突出。
D.只有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才可能有真正清朗的购物环境、舒心的购物体验。
3.要规范网络购物市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文趣事》改写)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
2.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
3.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100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遗传背景单一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多年但无法达成的目标,而非人灵长类动物首选对象肯定是猴子。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2019年1月,孙强团队与同属于中科院神经所的张洪钩团队合作,再获佳绩:在张洪钧团队利用 CRISPR/Gas9技术成功构建世界首批核心节律基因BMAL1猕猴模型的基础上,孙强团队通过一只症状最明显的公猴的体细胞克隆出五只小猴。这项进展说明中国科学家已可以批量生产遗传背景均一的疾病猕猴模型。

(摘编自《体细胞克隆猴:开启新药研发“灵长类”时代》《科技日报》2019年3月5日)

材料二:

中国体细胞克隆猴的系列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大西洋月刊》写到,中国科学家不仅仅是采用,更是改良了当年克隆绵羊的技术。美国克隆专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在接受《自然》杂志访问时表示,应该恭喜中国科学家,“我明白其中的难度有多大”——他在本世纪前10年尝试克隆时,使用了1.5万个猴子卵子,虽然已做到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系,但是怀孕的灵长类动物最终未能诞下活胎。

英国达林·格里芬教授说:“已知的、统一遗传背景的灵长类动物模型,无疑可以对人类疾病,尤其是遗传疾病的研究、理解和最终治疗,提供非常有用的帮助。”路透社的报道则认为,基因型相同的动物模型对于生命医学研究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排除复杂基因背景对实验的干扰,并为一大批新药研究提供有效的测试模型。

(摘编自《<细胞〉期刊报道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参考消息》2019年3月5日)

材料三:

对于公众高度关注的伦理问题,团队成员明确表示,中科院做这项工作是为提高人类健康,研究脑科学基本问题。我们严格遵守了国际各项相关协议和规则。相反,这项工作还可能使一些伦理争议得到化解。

目前,全世界每年对猕猴的使用量高达10万只,主要用于药物筛选实验。利用体细胞克隆猴技术,人们就能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群,团队成员还表示:“体细胞克隆猴技术让人们在一年内就能制备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大大减了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只要使用很少数量的克隆猴,就能够完成很有效的筛选。”

(摘编自吴月辉《世界首例!这几只克隆猴可不简单》《人民日报》2019年1月24日)

材料四:

2月27日,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已成功举办14届,是观察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对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成果能否入选,原创性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从近些年入选的项目来看,近年来,我国以“墨子号”“悟空号”和FAST望远镜等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建设成效显著,不断取得重要成果。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刘敏表示,近些年来,围绕特色科学资源,我国已在一些特色科学领域具有引领优势,如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人类起源、青藏高原演化等。2018年,我国科学家“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摘编自刘垠《克隆猴入围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技日报》2019年2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克隆猿”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意味着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目标达成,也标志着我国已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之列。
B.中国体细胞克隆猴的系列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因为不仅改良了克隆绵羊的技术,而且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C.克隆猴技术难度大,美国克隆专家米塔利波夫在恭喜中国科学家之余,也感慨自己十年前的实验最终因灵长类动物未能诞下活胎而宣告失败。
D.体细胞克隆猴技术,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干扰,还能使一些伦理争议得到化解。
2.依据所给材料,下列相关说法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所以说中国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是因为中国率先进入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
B.对科研活动来说,成果和创新重要,遵守伦理道德同样重要。所以科研人员也应进一步增强科技伦理意识。
C.“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已经超越了生命医学研究领域,违反了伦理道德,会产生伦理争议。
D.近年来,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了卓越成效,如“墨子号”“悟空号”、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人类起源等研究成果均已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3.以上四则新闻都对克隆猴作了报道,但侧重点各不相同,请分别加以概括。
①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材料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1-19更新 | 5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年,全球有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 2020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材料二:

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2017-2021年

年份

新增出生人口(万人)

总出生人口(万人)

总和生育率

2017

339.9

2019.9

1.97

2018

463.8

2188.6

2.09

2019

402.8

2077.3

2.04

2020

352.8

1935.8

1.96

2021

160.2

1689.1

1.77

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 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0.5个百分点,而到2050年也仅降低1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10%;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4.87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00年-2005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B.人口生育率的提高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因此,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
C.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D.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B.中国在全球老龄化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中国是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C.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D.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
3.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2020-07-15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