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939308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友闻,字允叔,同庆栗亭人。少有大志,与仲弟友谅不远千里寻师取友。登宝庆二年进士。授绵竹尉。城已被围,友闻单骑夜入,与守臣张维纠民厉战。兵退,制置使制大旗,书“满身胆”以旌之。已而兵复至,友闻罄家财招集忠义,得健士五千人,身冒矢石,为士卒先。北兵破沔州,友闻遣摧锋军统制王资速趋鸡冠隘,亲帅帐兵突出阵前,左右驰射。兵退,友闻谓忠义总管陈庚曰:“敌必旋兵攻鸡冠隘,宜急援之。”既而果以步骑万余攻隘。明年,友闻引兵扼仙人关。谍闻北兵合西夏、女真、回回、吐蕃军五十余万大至,友闻语曹万日:“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匿伏以待之。”制置使赵彦呐檄友闻控制大安以保蜀口。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彦呐不以为然,一日持小红牌来速者七。友闻议为以寡击众,非乘夜出奇内外夹击不可。乃遣万、友谅引兵上鸡冠隘,多张旗帜,示敌坚守。友闻选精锐万人夜渡江,密往流溪设伏。约日:“ 敌至,内以鸣鼓举火为应,外呼杀声。”北兵果至,万出逆战,敌将八都鲁拥万余众,矢石如雨。会大风雨,诸将请曰:“雨不止,淖泞深没足,宜俟少霁。”友闻斥日:“敌知我伏兵在此,缓必失机。”遂拥兵齐进。友闻入龙尾头,万闻之,五鼓出隘口,与友闻会。内外两军皆殊死战,血流二十里。黎明,大兵益增,乃以铁骑四面围绕,友闻叹曰:”此殆天乎!吾有死而已。”血战愈厉,与弟万俱死。事闻,特赠龙图阁学士、大中大夫,谥日毅节,官其二子承务郎。

(节选自《宋史·曹友闻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B.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C.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D.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弟"即二弟,我国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仲”也指时序、位次居中的,如仲秋。
B.“西夏”是古代党项族在甘肃、宁夏等地区建立的王朝,“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王朝。
C."五鼓”是我国古代-种夜晚计时制度,也称五更,指从“日入”到“平旦”这一段时间。文中指第五鼓。
D.“特赠”即特别追赠。“赠”指古代皇帝追封已故者以官爵,同是君主授予,生时为“封”,死后为“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友闻身先士卒,遇险毁家纾难。城池被围时,他单骑夜入,和张维招集百姓作战;敌兵复至时,他把家财全都拿出来,招集忠义之士。
B.曹友闻富有主见,作战骁勇无畏。在北兵破沔州时,他率兵冲到阵前,左右奔驰射击;他认为保卫蜀口以寡敌众难以取胜,应出奇制胜。
C.曹友闻料敌如神,御敌善用谋略。他料定敌军一定会攻打鸡冠隘,守在此地紧急求援;他选择精锐士兵,秘密前往流溪布设埋伏,北兵果至。
D.曹友闻舍生取义,死后受到褒奖。他进入龙尾头,其弟曹万从隘口出发与其会合,二人奋勇御敌,最终英勇牺牲,其壮举受到朝廷褒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闻语曹万曰:“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匿伏以待之。”
(2)会大风雨,诸将请曰:“雨不止,淖泞深没足,宜俟少霁。”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颂传

①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江宁县。

②仁宗崩,建山陵。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诸郡。颂曰:“遗诏务从俭约,岂有土不产而可强赋乎?量其有无,事亦随集。”

③送契丹使,宿恩州,驿舍火,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州兵欲入救,闭门不纳,徐使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遂闻京师,神宗疑焉。颂使还,入奏,称善久之。

④徒亳州。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谯簿邓元孚谓颂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颂曰:“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若言语轻重,则人有观望,或致有悔。”既而妇死。元孚惭曰:“我辈狭小,岂可测公之用心也。”

⑤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⑥既又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緾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九》,有删节)

【注】①唱:喧嚷。②逋():拖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进士,江宁县(        )       (2)颂既于律历(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诸郡
A.磨炼B.激励C.虐害D.振奋
3.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郡人汹汹       
A.骚乱不宁B.议论纷纷C.气势凶猛D.争吵不休
4.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5.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6.依据第④段内容,具体分析邓元孚“惭”的原因。
7.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填写相关的内容。
事件品质
第②段:反对有关部门搜刮地方,加重地方负担(1)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第④段:遇到因病不能接受杖刑的犯人能人性化处理
第⑤段:____________
(3)关爱百姓(心系百姓)
第⑥段:制造的水运浑天仪能够精准报时(4)____________
2024-05-26更新 | 9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年十五,丁内外艰,孤贫飘泊,无以自振。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得以考德问业焉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训武郎杨大烈有田十顷,死而妻女存。俄有讼其妻非正室者,官没其赀,且追十年所入租。部使者以诿迥,迥日:“大烈死,赀产当归其女。女死,当归所生母可也。”境内有妇人佣身纺绩舂簸,以养其姑。姑感妇孝,每受食,即以手加额仰天而祝之。其子为人牧牛,亦干饭以饷祖母。迥廉得之,为纪其事,白于郡,郡给以钱粟。调信州上饶县。岁纳租数万石,旧法加倍,又取斛面米。迥力止绝之,曰:“令与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血也。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州郡督索经总钱甚急,迥曰:“斯钱古之除陌之类,今其类乃三倍正赋,民何以堪?”反复言之当路。程祥者,从伯父昌禹来居番阳,昌禹死,遂失所依。祥继亡,祥妻度氏犹质卖奁具以抚育孤子,久之罄竭濒死,邻家皆莫识其面。有欲醮之者,度曰:“吾儿幼,若事他人,使母不得抚其子,岂不负良人乎?”终辞焉。或为迥言其事,迥走告于郡守,月给之钱粟。迥居官临之以庄,政宽而明,令简而信,绥强抚弱,导以恩义。积年仇讼,一语解去。猾吏奸民,皆以感激,久而悛悔,欺诈以革。暇则宾礼贤士,从容尽欢,进其子弟之秀者与之均礼,为之陈说《》《》。质疑问难者,不问蚤暮。势位不得以交私,祠庙非典祀不谒。听决狱讼,期于明允。凡上官所未悉者,必再三抗辨,不为苟止。贵溪民伪作吴渐名,诬诉县令石邦彦,迥言匿名书不当受,转运使不谓然,遂兴大狱,瘐死者十有四人。及闻省寺,讫报如迥言。迥尝授经学于昆山王葆、嘉禾闻人茂德、严陵喻樗。卒官。迥之子绚以致仕恩调巴陵尉,摄邑事,能理冤狱。孙仲熊,亦有名。

(节选自《宋史.程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得以考德问业焉/
B.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得以考德问业焉/
C.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得以考德问业焉/
D.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得以考德问业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丧也叫“丁艰”,“丁内外艰”指遭遇父母去世,其中“内艰”指母亲去世,“外艰”指父亲去世。
B.进士第”是中国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土,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登进士第"是指考中进土。
C.《诗》《书》是指《诗经》《尚书》;“五经”一般指儒家《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春秋》的合称。
D.“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我国古代退休制度仅限于官吏,常见称谓还有“致事”“致政”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迥明察情理,断狱才高。在杨大烈财产继承问题上,他认为杨大烈的财产应为其女继承,女去世则由该女的母亲继承,即使母亲不是杨大烈的正室。
B.程迥体恤民情,为民请命。州郡督促收经总钱,但他认为此税应该数量很小,现在却远超正赋,百姓不能承受。在反复进谏之后,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
C.程迥急人之困,帮扶弱者。对于品行好但生活困难的人,他总是极力帮助,如孝敬婆婆的妇人和程祥的妻子,她们都是在程迥的帮助下,获得郡里补助。
D.程迥是非分明,坚持原则。有人假托吴渐之名诬告县令石邦彦一事,他认为不应受理,但转运使却严厉处罚,等上级知道此事,回复的和程迥所言一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幼,若事他人,使母不得抚其子,岂不负良人乎?
(2)凡上官所未悉者,必再三抗辨,不为苟止。
2020-06-20更新 | 8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恭宪王元佐惟吉,初名德崇,母元德皇后。少聪警,貌类太宗,帝钟爱之。年十三从猎近郊兔走乘舆前太宗使元佐射一发而中契丹使在侧惊异之从征太原、幽蓟。太平兴国中,出居内东门别第。拜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卫王,赴上中书。后徙居东宫,改赐今名,加检校太尉,进封楚王。

初,秦王廷美迁涪陵,元佐独申救之。廷美死,元佐遂发狂,至以小过操挺刃伤侍人。雍熙二年,疾少间,帝喜,为赦天下。重阳日内宴,元位疾新愈不与,诸王宴归,暮过元佐第。曰:“若等侍上宴,我独不与,是弃我也。”遂发忿,被酒,夜纵火楚宫。诏遣御史捕元佐,诣中书劾问,废为庶人,均州安置。宰相宋琪率百官三上表,请留元佐京师。行至黄山,召还,废居南宫,使者守护。谘议赵齐王遹、翊善戴元顿首请罪,帝赦之曰:“是子朕教之犹不悛,汝等安能辅导耶?”

真宗即位,起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复封楚王,听养疾不朝,再加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元佐生日,真宗赐以宝带。平居不接人事,而事或预知。帝尝遣术士管归真为醮禳,左右未及白,元佐遽曰:“管归真至矣。”帝闻之曰:“岂非为物所凭乎?”封泰山,真拜太傅;祀汾阴,迁太尉兼中书令。又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连拜天策上将军、兴元牧,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时禁中火,元佐表停奉禀助完宫阙,不许。加兼雍州牧。仁宗为皇太子,兼兴元牧。仁宋即位,兼江陵牧。薨,年六十二,赠河中、凤翔牧,追封齐王,谥恭宪。宗室子弟特给假七日,以卤薄鼓吹导至永安,陪葬永熙陵。明道二年,改封潞王。又改魏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三从猎/近郊兔走/乘舆前/太宗使元佐射一发/而中/契丹使在侧/惊异之/
B.年十三/从猎近郊/兔走乘舆前/太宗使元佐射/一发而中/契丹使在侧/惊异之/
C.年十三从猎/近郊/兔走乘舆前/太宗使元佐射/一发而中契丹/使在侧惊异之/
D.年十三/从猎/近郊兔走/乘舆前太宗/使元佐射/一发而中/契丹使在侧惊/异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取一与本名意思相关联的别名以表其德,称之为字。
B.雍熙,宋太宗的第二个年号。年号与谥号、庙号相比,起源最晚,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可以不唯一。
C.庶人,指免除官爵的皇亲贵族。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的土地,享有贵族的政治军事权利。
D.太傅,三公之一,周代始置,是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之师,制定和颁行礼法。以后各朝多为虚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元佐聪明机警,深受宠爱。他年幼时相貌像宋太宗,太宗很是钟爱,带他征战太原、幽蓟,立下战功后改赐新名,后来赏赐他迁居东宫。
B.赵元佐重情重义,迁怒于人。他独自出面向宋太宗申辩,救被贬的秦王赵廷美。其死后,他因病发狂,以致用尖刀刺伤只犯了小错的侍者。
C.赵元佐焚宫被废,众官求情。重阳节时,他因未能参加宫内宴会,喝醉酒后在晚上故意放火烧毁宫殿,被废为庶人,宰相率百官三次上表求情。
D.赵元佐重获重用,复封楚王。真宗即位后,他被起用为左金吾卫上将军,重新封为楚王。皇帝听任他养病不上朝,再加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
4.把课文中的句子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2)时禁中火,元佐表停奉禀助完宫阙,不许。
5.作为长子,赵元佐却未即帝位,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1-06-22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