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940977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②灞桥,在长安,位于灞河水道之上;曲江,唐代著名皇家园林,有曲江池。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南郑远望南山,心生感慨,又写秋风吹起,号角声声,营造悲壮氛围。
B.“悲歌击筑”暗用荆轲悲歌与高渐离击筑典故,表达作者送别时的慷慨悲情。
C.整首词的情感有变化,由“哀”到“兴悠哉”,“兴”字也暗合高兴亭的亭名。
D.“多情”两句运用拟人,写南山月最是多情,特地冲出云幕将月光洒照人间。
2.请赏析词的最后“灞桥”三句。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长相思·云千重

陆游

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

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一尊谁与同。

长相思·面苍然

陆游

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官闲常昼眠。

画凌烟[1],上甘泉[2]。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


注解:[1]凌烟:是指凌烟阁,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后人常常以上凌烟阁作为功名的象征。[2]甘泉:即甘泉宫,汉武帝常在此避暑,接见诸侯王、郡国上计吏及外国宾客。上甘泉:指得到皇帝征召侍从。
1.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千重,水千重”,写了水天相接之景,为下文写词人垂钓其间作铺垫。
B.“月明收钓筒”,塑造了一个隐者形象,这反映了词人安于现状的恬淡。
C.“面苍然,鬓皤然”一句实写词人的外貌,表现了年事已高的落寞之态。
D.“满腹诗书不直钱”一句既有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有自我解嘲的无奈。
2.两首词所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01-15更新 | 15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钱载谁堪伯仲间。

1.如何理解“书愤”的“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人说这首诗结尾一联对表达诗的主旨和意境作用重大,请谈谈你的理解。
2019-05-09更新 | 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

宋·陆游

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豪竹哀丝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醅香恰受篘。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注①:篘[chōu],一种竹制的滤酒的器具。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旧日游玩时欢乐异常,但这些都化为了“昨梦”,让他升起了心酸之情。
B.捣衣声将诗人拉回现实,昨日不在,又惊觉秋日已至,内心的悲伤更加深沉。
C.颈联写诗人暂时忘却悲伤,投入翦橘滤酒的快乐中,过着安闲无事的生活。
D.全诗由喜到悲,再到喜,再到悲,情绪起伏变化,悲伤汹涌绵长、喷薄而出。
2.本诗与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2021-12-26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