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943564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②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开头十分独特,诗人欲写思念妻子的心情,却不从长安这边说起,而是借助想象,写妻子在明月之下思念自己,一个“独”字,借妻子之孤单、寂寞和忧愁,实写自己。
B.颔联写年幼的儿女陪着母亲看月亮,却不解母亲的思念之情。这一联也表达出作者对儿女深深的思念之情。
C.颔联以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天真的儿女除了增加她的负担,又能有什么帮助呢?
D.尾联“双照”与“独看”相呼应,想象妻子对月泪流满面的情景,流露出盼望早日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2.诗歌的颈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北风

杜甫

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

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

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

吾慕汉初老,时清犹茹芝。


【注】①此诗于大历四年(699年)作于潭州(今长沙一带),第二年,杜甫死于湘江的一条破船上。②南极,荆楚之地。③朱凤,借指南方,因朱鸟为南方之神。④威垂,无气象之貌。⑤汉初老,即商山四皓,因避秦朝之乱隐于商山,汉初未出山,汉高祖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另立赵王如意时,刘盈的母亲吕后经张良策划,约请四皓出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凄冷的北风席卷荆楚大地,“破”摹声,似乎让人听到了寒风凛冽的呼啸。
B.次句紧承上句,从视觉角度绘色,“日威垂”写太阳因受阴云遮蔽以致光线昏暗。
C.颈联互文见义,先从时间维度写多年来处境之艰难,后从空间角度写地域之荒凉。
D.尾联反用典故,借商山四皓在汉初清明政治之下仍能隐居食芝,表现对国事的担忧。
2.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2-06-07更新 | 8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自古就有登高望远的文化传统,本诗即是杜甫的一首登临之作,诗人登上向往已久的岳阳楼,一时感慨万千。
B.本诗颔联描写了洞庭分断吴楚、吐纳日月,浩瀚无边的景象,写尽了洞庭湖的恢弘气势,但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C.“今”“昔”是时间上的对举,呼应了“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的对应,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引发联想。
D.诗人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衬,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2.杜甫在面对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时“凭轩涕泗流”。请问这泪水中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2021-07-02更新 | 31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琴台

杜甫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注】①琴台:汉司马相如抚琴通意卓文君的地方,在成都城外浣花溪畔。②茂陵:司马相如晚年退居茂陵,这里代指司马相如。③宝靥:妇女颊上所涂的妆饰物,又唐时妇女多贴花细于面,谓之靥饰。这里指笑容、笑脸。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相如与文君的晚年生活着墨,赞美了他俩始终不渝的真挚爱情。
B.颔联选取“酒肆”、“琴台”等凄美意象,表现相如为爱情付出的沉重代价。
C.诗歌结句明快,发出了这种真情挚爱再无人继起的慨叹,点出全诗主题。
D.诗歌人物描写生动传神,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时空跨越,意境深远。
2.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颈联的艺术效果。
2021-11-19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