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王安石(1021-108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2 题号:946534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甫咏雪

王安石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注】①此诗写于新法推行之时。②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字和甫。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笔写降雪前的景象,运用拟人写风起云涌,渲染大雪来时阴云密布的场景。
B.诗歌第二句写诗人坐看雪落山丘时雄奇阔大的美景,描写极其细腻,富有韵味。
C.颈联用“便疑”“终欲”两词,诗人想象大雪包裹整个世界,终将带来美好的春天。
D.尾联写寒乡人不感念带来丰年的瑞雪,含蓄表达了百姓对王安石推行新法的不理解。
2.诗歌的颔联有什么含意?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抱负?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其一)

王安石

经世才难就,田园路欲迷。

殷勤将白发,下马照青溪。


【注】①王安石罢相,归隐南京钟山时所作。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前两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分析这首诗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020-03-29更新 | 10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小题。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项羽起兵之地。
1.下列对这三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包羞忍耻是男儿”意谓真正的男儿应能屈能伸,有忍受屈耻的气度。
B.“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项羽如果能重振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杜牧用不大肯定的语气,实际上意有所指。
C.在《乌江亭》中,王安石认为虽然江东子弟现在还在,愿意帮助君王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但可惜败势已难以挽回。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充分肯定了项羽的英雄气节。
2.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对项羽乌江自刎进行了评价,他们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2022-03-27更新 | 9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其一)

苏轼

秋早川原净丽,雨余风日晴酣。

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


[注]①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奉宋神宗之诏入汴京,准备变法,重游西太一宫。此时距初游之时已经三十二年了,王安石也已经四十八岁。在这期间,父母双亡,家庭变故,国事难为,他在事业上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②“元祐间,东坡奉祠西太一宫,见公久作,注目久之,曰:‘此老野狐精也。’遂次其韵。”此时王安石已去世。
1.下列关于两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的诗前三句写景,为后一句的抒情做铺垫。景既是眼前所见之景物,也像是回忆中家乡的风景,从而勾起思乡之情。
B.王安石的诗写夏景,苏轼的诗写秋景,二者运用色彩表现景色之美,虽无细致铺陈,但仍将景色写得如在眼前。
C.第一首诗不仅怀念故人故地,也有对抱负尚未施展的感慨,但都收于“白头想见江南”一句中,可谓含蓄委婉。
D.苏轼的诗为和韵之作,最后一句写自己怀乡之思却无人相送,表达对王安石的怀念。
2.这两首诗在艺术成就上不相上下,请赏析这两首诗写景的诗句。
2021-08-17更新 | 1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