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95539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国人对“诺贝尔奖与中国”的话题更加关注。不少人把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的获奖数量当作 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准。2019年,中国再度与诺贝尔奖无缘,焦虑的国人又一次对国家科技实力产生     。事实上,诺贝尔奖的评选具有较强时滞效应。(   )。也就是说,诺贝尔奖并不能作为反映各国当前科技综合水平的良好指标。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由弱到强,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9年国庆前夕,袁隆平、屠呦呦等8位科学家获得“共和国勋章”,这些科学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就是中国科技实力的明证。我们应该有足够的       ,以“水到渠定成”的淡然心态看待诺贝尔奖。面对诺贝尔奖,我们该保持清醒,理性关注。我们关注诺贝尔奖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发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更是要了解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科学家们身上所展现的勇于探索、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衡量   质疑   底气   敝帚自珍
B.权衡   怀疑   勇气   敝帚自珍
C.权衡   质疑   勇气   弥足珍贵
D.衡量   怀疑   底气   弥足珍贵
2.下列填入文申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A.不少几十年前取得的获奖成果,难以反映当下的科研成就
B.当下的科研成就难以得到反映,不少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
C.不少获奖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难以反映当下的科研成就
D.难以反映当下的科研成就,不少获奖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我们关注诺贝尔奖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了解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更要发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B.我们关注诺贝尔奖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更要了解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
C.我们关注诺贝尔奖,不仅要发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更要了解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
D.我们关注诺贝尔奖,不仅要了解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      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我们往往败下阵来。我一次次在      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      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记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

A.千方百计       无可比拟       注意B.费尽心机       无可比拟       注视
C.费尽心机       无与伦比       注意D.千方百计       无与伦比       注视
2020-03-14更新 | 7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著书立说,为何要作序言?一般说来,_________两种情况:一是发乎衷愫,诚意推介。即在阅读时,被原著所_________,心有戚戚,于是付诸笔端,为之作序。其所序者,或翻出新意,似山路赏景,整人耳目;或钩沉索隐。如深林寻宝,得之不易。较为典型的,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所序很短,但却被后世倍加推崇,清代文学家沈德潜甚至赞其“_________,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二是承人之请,为序体现了文友之间的一种情谊。譬如明代王思任的杂序九十七篇,绝大部分都是为旧雨新知而写。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已达文质兼美之境。其中许多段落,读来不禁令人_________,一赞三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外   触动   抑扬顿挫   拍案叫绝
B.只有   感动   朗朗上口   拍案而起
C.不外   感动   朗朗上口   拍案叫绝
D.只有   触动   抑扬顿挫   拍案而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B.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C.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D.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2022-06-24更新 | 5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作为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儒学,自然不应被忽略。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儒学的交叉学科,是对儒学研究的必要补充。其研究对象是与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如孔子肖像、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图、书院等都是研究重点。儒学考古对祭孔遗迹的发现也颇有助益,宣圣庙又称孔庙,就是由于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原因。用佛教      禅师孔庙,这个发现可以反映出元代对儒学的态度及当时佛儒之间的关系。

但是,相对于佛教和道教而言,与儒学相关的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明显滞后。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与其相关的遗迹、遗物远没有佛、道两类特征明显,因此人们很容易      ;中国儒学考古的提出必将       中国儒学史的研究。有了考古学的支撑,中国儒学史研究才会更加丰富,(             )。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愈益       监管       熟视无睹       大力发展
B.日渐       管理       置若罔闻       大力发展
C.日渐       管理       熟视无睹       有力推动
D.愈益       监管       置若罔闻       有力推动
2021-03-26更新 | 1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