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34 题号:9558208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辞家夙严驾

陶渊明

辞家夙严驾,当往志无终⑴。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闻有田子泰⑵,节义为士雄。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⑶,直在百年中。


【注释】(1)无终:古县名,在今河北省蓟县。(2)田子泰:即田畴,字子泰,东汉无终人。田畴隐居于徐无山中,选择了一块地处险远又很平敞的空地居住,亲自耕种粮食用来供养父母。归附他的百姓有五千多家,他就定法纪、办学校,使这地方安定太平。(3)狂驰子:指为争名逐利而疯狂奔走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说田子泰的事迹后,诗人连夜整治车马准备出行,可见诗人急于体验田子泰的流风余韵。
B.诗人到无终县去,既不是经商做买卖,也不是在那里从军,而是想效仿田子泰成就自己的理想。
C.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两类人生前和死后的情形加以对照,表达了强烈的爱憎情感。
D.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整装远访田子泰故乡来寄寓情怀,所传达的思想与《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
2.这首诗后四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简析。
【知识点】 陶渊明(365-427)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与人交接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指车马。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③墟曲:犹乡野。墟,隐僻之地。④披:拨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B.开头四句从侧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
D.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来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惧,如最后四句中的这一喜一惧,所种的庄稼一天天地生长,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因而更担忧风霜雨雪的到来,使庄稼受到摧残,如野草般零落。
E.本诗中的“野外罕人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2.分别概括《归园田居(其一)》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
2019-07-03更新 | 3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而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勾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
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洒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
2.最后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析。
2020-10-19更新 | 5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四句,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光明澄澈,展现开一幅无限阔大光明之境界,这也是陶渊明襟怀之体现。
B.“风来入房户”是对自然的客观叙写;“冷”字表面上写的是半夜时分睡觉的枕席让人觉得寒冷,实际上是写诗人心境的寒冷。
C.七、八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气变”“时易”总括前六句,以“悟”和“知”引入到下文的抒怀。
D.李白“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诗句与陶诗“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内容、情感有相通之处,且两诗风格一致。
2.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表明“悲凄”,他为何“悲凄”?请简要分析。
2021-01-20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