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9 题号:96749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粱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邸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马未可以儒生说也。”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生所诚者。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节选自《史记·生陆贾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B.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C.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D.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里中指同里的人里是古代地方行政组织,自周朝始,后代多因之,其制不一,或二十五家为一里,或五十家为一里,甚至有一百家为一里
B.在我国古代社会,人们称读书人(知识分子)为“儒”或“儒生”。“儒冠”是指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
C.传舍原为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客有上、中、下之分,舍也分传舍、幸舍、代舍。
D.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是年长者称后辈或同相称的蔑称。而文中的“竖儒”和《鸿门宴》中 “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也为对人的蔑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食其爱好读书静观时局变化。他喜欢读书,在陈胜、项粱等人反秦起义时,有诸多将领经过高阳,但他听说这些人的为人后,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不去逢迎这些人。
B.郦食其家境贫寒,为人疏阔狂放。他家境贫寒,穷困流倒,没有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但因他身居要职且生性狂放,所以县中的贤士和豪强都不敢随便役使他。
C.郦食其出语不凡,受到沛公赏识。他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最初轻视的态度,后来又主动问计,并立即采纳了他夺取陈留县的意见;他后来被赐广野君的称号。
D.郦食其能言善辩,屡屡游说诸侯。他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后,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他进餐;后来他常常担任说客,以使臣的身份,奔走于诸侯之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2)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C.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经商,也指商人。我国古时四民制度,把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商人地位较为低下。
B.封邑,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的领地或食邑,卿、大夫世代以封邑为食禄,拥有食税权。
C.大夫,先秦诸侯国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D.六亲,泛指亲戚,历代说法不一。此外,党、里、闾也都含亲族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年轻的时候,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即使常常被管仲占便宜,也始终对管仲很好。
B.管仲曾经侍奉齐国公子纠,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后,公子纠被杀,而他自己也因此被囚禁,后被起用,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
C.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使管仲成为了自己的下属,给管仲施展抱负的机会,得到天下人的称赞。
D.管仲任齐相后,凭借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齐国国富兵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3)(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021-10-09更新 | 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侯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资财。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减)


【注】①算器:竹器。②推毂:荐举。③僦人:承雇服役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B.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C.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D.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沐,沐浴。汉制,官吏五日一休沐,因借指休假。
B.黄、老,即古代道教学说。“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C.秩,原指官吏的棒禄,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品级第次。
D.太史公曰,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补叙史事,表达作者思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名声远扬。他因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在梁楚一带名声远扬;因推贤纳士、为人谦逊被山东士人交口称赞。
B.郑庄喜好交游。他仰慕长者,结交天下名士,常常在长安城郊存放马匹,迎送宾客,夜以继日,唯恐不周。
C.郑庄仕途坎坷。他曾官至九卿,因武安侯、魏其侯廷议事件被贬为詹事;后遭司马安诬陷,曾一度被贬为平民。
D.郑庄生性淡泊。他喜好黄老学说,廉洁奉公,只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宾客,去世后家中没剩什么财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5.郑庄一生中可赞可叹之事甚多,结尾处作者为何独对郑庄“有势”与“无势”深有感叹?请结合司马迁的人生经历简要分析。
2021-02-23更新 | 1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死的称谓不尽相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卒,大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B.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C.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B.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C.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D.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2019-12-16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