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牧(803-853)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67 题号:971868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秋梦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深情。
C.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人借思妇委婉地流露出自己的忧国之思。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洛阳长句

杜牧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

君王谦让泥金事,苍翠空高万岁山


[注]①洛阳,唐代东都。安史之乱后,国家衰败,皇帝不再驾幸。②芝盖:这里指帝王的车子。③仙舟:东汉末名士李膺、郭泰名满洛阳,二人同舟渡河,洛阳人纷纷于岸上远望,以为神仙。盛况空前。④泥金事:古代帝王行封禅大典,所用器物以金泥封固。⑤万岁山:汉武帝登嵩山(洛阳东南),从官在山下听到三次高呼“万岁”的声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的心境,前句中“相与”是相互之意,这就把草色也人格化了,和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手法一样。
B.三、四句中“横”与“锁”两字用得极好,“横”写出桥在夕阳下卧于水上的形象,“锁”写出树的茂密,表达诗人的欣喜之情。
C.本诗最后两联运用多个典故,今昔对比,引发丰富联想,既描写了眼前的景致,又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D.诗歌将诗人的心境、眼前的景象及对历史的遥想融于一体,时空交叉,虚实结合,使读者产生了丰富的审美联想。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1-07-01更新 | 21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骊山作

杜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注】①周鼎:即九鼎。②刘项:即刘邦和项羽。③黔首:秦代对百姓的称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周鼎”代表国家政权。第一句是用借代手法指出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B.五六句的“黔首”与“独夫”形成对照,讽刺了秦始皇推行愚民政策反令自己被囚困。
C.七八句引述一牧童为寻羊而将秦始皇陵墓中的殉葬品烧毁的传说,更增添讽刺的意味。
D.本诗与《阿房宫赋》创作意图相似,都是劝谕秦始皇关爱百姓,以免引起人民反抗。
2.对于三四句的理解,有人认为是主要在说秦始皇,也有人认为侧重说的是刘邦、项羽,你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2023-07-14更新 | 8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怀古

杜牧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①投棰更荒唐。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范蠡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注】①魏帝、苻坚:魏帝即曹操,《吴志·步骘传》记载曹魏将领以沙囊填塞长江并借以南侵孙吴。前秦苻坚欲伐东晋时,有“投鞭断流”的故事。②范蠡: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归商。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西江”的地理位置,又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西陵江水动静各异的壮阔景象。
B.颔联将曹操渡江攻打东吴与前秦苻坚投鞭断流二事相对比,写出了两位英雄特殊的人生际遇。
C.颈联对仗工整,生动描摹出大江之上钓船航行渔歌唱响,万里飞旋的江上沙鸥挑弄夕阳的景象。
D.尾联使用对比的手法,将智谋极高、财富极多的范蠡与今日江上往来的商人作比,表达了诗歌的主题。
2.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三类人?作者对他们分别持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01-13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