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柳宗元(773-819)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972311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元和十年三月,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的“八司马”中的五人再遭贬谪,“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②乱飐(zhǎ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的香草。
1.下列诗句与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感物起兴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A.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B.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情景关系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
【知识点】 柳宗元(773-819)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闻黄鹂【1】

柳宗元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青波。

王畿【2】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3】飞,凌风邪看细柳【4】【5】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6】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注释:【1】本诗写于作者被贬湖南永州期间。【2】王畿:指京城周郊地区。【3】昆明:池名,在长安西南,最初用于练习水战。【4】细柳:营名,在京兆府咸阳西南。汉文帝时,周亚夫曾屯兵于此,以备匈奴。【5】素:鸟飞。【6】人:粗野鄙贱之人。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倦闻”一句中“子规”即杜鹃,日夜啼叫,声音哀切,本诗中是悲苦的象征。
B.“目极”四句描写沃野千里、麦浪青青,表达了诗人对永州民生富庶的感慨。
C.“此时”两句形象地勾勒出一个民风朴实、邻里和睦、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
D.“翻日”两句对仗工整,再现了春日黄鹂在昆明池、细柳营上空飞翔的姿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与“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表达的情感基本一致。
B.“我今误落千万山”中“误落”一词表明诗人对此前人生充满悔恨。
C.“身同人不思还”指作者受永州风俗感染,已经不再想回到故乡。
D.本诗描绘了一幅亲切鲜活的故园乡土风情画,句句平实,情感丰富。
3.这首诗多处写到黄鹂。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黄鹂表达情感的。
2023-01-10更新 | 39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1.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2.颈联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这两句各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2017-03-14更新 | 4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冉溪

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注】①风波一跌:指作者在永贞元年参加革新运动而被贬的事。②种漆南园:据《后汉书》记载,樊重(樊敬侯)想做器物,但没有木材,便在南园栽种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都嘲笑他。日后树长成材,器物终于做成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少时、公侯、许国”等词可以看出、诗人从小就志在家国天下而非个人荣居。
B.“风波一跌”生动形象地写出诗人被贬官至偏远的永州任职的坎坷遭遇。
C.“无余事”写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也是下句“愿卜湘西冉溪地”的重要原因。
D.全诗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情感有起有伏,富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2.结合全诗,概括说明诗人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022-11-01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