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理解重要概念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34 题号:975929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涉及我国8个省份,其中,河北省有5处文化遗产点初步纳入申遗规划,即张家口堡、大境门、宣化古城、鸡鸣驿城、察哈尔都统暑旧址。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闻名遐迩的“世纪动脉”,张家口在这条茶叶之路上则占据着重要地位。从福建到恰克图这条约有一万里地的茶叶之路上,

张家口是北方一个重要中转站。19世纪中期,出福建运茶叶到张家口,和其他大量的货物,转驼队继续北上,走军台30站转北行14站到库伦(今乌兰巴托),由库伦北行11站至恰克图,这就是张库大道。

清代西北地区商人在政府所设蒙古台站基础上开辟了多伦诺尔、归化和张家口三个方向通往西北的商路,其中张家口方向这条最为稳定。到清代中俄贸易期间,张库大道的地位愈显突出。同治年间,俄国把定点贸易变为贩运贸易,于是有了中俄陆路通商章程,清政府允准俄国商人直接到中国内地去采购茶叶,并且把它们运回恰克图,越来越多的俄国商人经张家口去到福建等地。根据档案,同治三年(1864年)2月到8月仅仅半年之内,经过张家口往恰克图转运的俄国茶商有20人次,运砖茶2764箱,计184200斤;白毫茶1740箱,计133083斤。

从地理位置上看,张家口是“万里茶道”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贸易中转站,也是平原、山地运输向草原、荒漠运输的转换节点;处在中、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前沿地带的张家口,见证了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跨区域的中俄茶叶商贸体系、运行模式和商人群体生活方式,对沿线地区经贸发展的促进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家口站”2019-04-10《“万里茶道”上的明珠》)

材料二:

张家口堡“因武而成,因商而兴”,是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源地,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是长城防线上的一个军事城堡。而后张库大道的兴盛使得它成为一个豪商巨贾、金融票号、商家店铺聚集之处。由军事城堡转为商业城镇,展现了“万里茶道”对沿线城镇功能转变的巨大推动作用。此外,宣化古城也是在“万里茶道”的推动下,由军镇向商贸城镇成功转变的又一典型,古城内拱极褛上的碑文,还留有当年商人往来俄罗斯终年不断的记录。

大境门是“万里茶道”集散路段的重要交通设施,也是张库大道的起点,还是北出长城,道往他、蒙商道的重要地标。在茶叶运输和蒙汉互市中,大境门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证了汉、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及万里茶道贸易在中国北方要塞的兴衰历程。

作为一条辐射性、带动性极强的商路,“万里茶道”还延伸和生发出许多功能性很强的配套设施。鸡鸣驿城是一座保存较完好的驿城。当年,从北京出发的商队都要在这里进行休整。“驿”本身就具有沟通、交流的功能,因此,这次申报也将鸡鸣驿城列入项目中。此外,察哈尔都统署是清政府对北部边疆和对蒙俄茶叶贸易的管理机构,任何商队、商人没有察哈尔都统署颁发的信票是不允许出关经商的。

(摘编自张家口新闻网2019-04-03《续写“万里茶道”上的“燕赵传奇”》)

材料三:

为深入挖掘万里茶道张家口段历史文化资源,市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多力齐下。有序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工作,张家口堡玉皇阁、观音寺修缮工程开工,大镜门来远堡等文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尚义四台蒙古营遗址、蔚县三关辽代壁画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启动。完整记录张库大道兴衰历史的张库大道博物馆落成,馆内收集展示张库大道的各类文物藏品1800多件,以详实的史实再现了当年的辉煌;开拍电视连续剧《张库大道》,以文化方式,宣传推介张库大道。精心设计怀来古县城、鸡鸣山驿、宣化古城、大境门、来远堡、张家口堡、察哈尔都统署、京张铁路、草原天路等万里茶道精品旅游线路;制定发展规划,将“万里茶道文旅产业”作为七大文旅产业之一全力打造,计划通过举办万里茶道茶文化论坛、重走万里茶道等文旅主题活动,考古探秘揭谜、历史文化夏令营等新业态,打造文化会展、历史展览、历史文化旅游实景体验,吸引全国游客前来切身体验、感悟、探秘张家口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摘编自“张北旅游”2019-07-19《文旅大融合迈向新征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茶道”指福建到恰克图约一万里地的茶叶之路,其中全程位于张家口的张库大道是其中的一部分。
B.“万里茶道”促进了当时中、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其中张家口是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
C.“万里茶道”对沿线城镇功能的转变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其中张家口堡和宣化古城是体现这一作用的典型。
D.“万里茶道”已成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张家口堡、大境门、宣化古城等5处文化遗产点位于河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丝绸之路的商品贸易、路线、作用相同,“万里茶道”是贯通欧亚大陆的闻名遐迩的“世纪动脉”。
B.张家口堡在明代“因武而成”,是一个军事城堡;在清代“因商而兴”,豪商巨贾、金融票号、商家店铺聚集。
C.大境门是张库大道的起点,它是一处重要的交通设施,见证了万里茶道贸易在张家口的兴衰历程。
D.鸡鸣驿城供“万里茶道”上的商队休整,察哈尔都统署则是管理机构,它们都是功能性很强的配套设施。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家口市深入挖掘万里茶道历史文化资源的措施。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条件的支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在文化与科技等行业融合趋势凸显、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文化消费模式和需求发生变化的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消费升级以及全民消费文化意识的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营收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新的增长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

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振文化消费需求的背景下,“创意创造价值,设计改变生活”逐步从口号变成现实。从东部发达省份到中、西部发展省份,文化创意作为一种新生力量正在迅速崛起,红红火火的文博会、创意设计周、艺术节等各类文化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文创产业发展的目的,是满足城市居民对关好生活的需求,而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力地带动了文创产业的发展。”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政策利好不断的大环境下,我国各行各业与文创设计融合发展的热情持续高涨。现代制造业、消费品工业、旅游、商贸、会展等产业与文创设计加快融合,创造出一大批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更有效地带动了各省市、各地区一批集文化传承、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娱乐、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主题旅游与产业园区项目。

近年来,文博领域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创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全国各地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纷纷成为爆款。河北博物院开发的“朱雀衔环杯”袖扣、“长信宫灯”系列文具等,将文物元素运用于时尚生活用品;故宫博物院更是开发出“故宫口红”“故宫面膜”等1万余种文创产品,让600岁的故宫“年轻”起来。

对地方文创企业来说,当地丰富的本土文化就是其创新创造的独特优势。在郑州高新区,一大批文创企业在碰撞融合中迅速崛起,助推中原文化产业发展,如河南文化品牌“豫游纪”开发的日用品、家居饰品等百余类承载中原文化的产品,成为河南文创圈的标杆。

(节选自盛利《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创意产业发展春风得意》)

材料二:

强调创意和创新,强调把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有效刺激内需,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

传统产业可以通过文化创意的融入,附加更多的文化内涵,开辟“蓝海战略”,实现差异化竞争,或塑造有特色的品牌,从而提升竞争力。

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文化创意,如以色彩调节人们的心情、以结构满足人体的舒适感或操作的方便、以独特的造型给人们以丰富的想象,从而实现了产品的价值创新。

在营销中融入文化创意,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产生共鸣,或好奇心,从而有助于拓展市场。不仅精心策划的广告、会展有助于促销,优秀文艺作品也可能帮助扩大市场,比如电影《非诚勿扰》的热播极大地促进了杭州西溪湿地和日本北海道的旅游。

2017年,北京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3908.8亿元,文化企业超过25.4万家,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6万亿元。2018年1至6月,文创产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收入达8493.4亿元,同比增长16.6%,文创产业已成为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其中有两大主攻方向:“数字创意”和“内容版权”。一者强调科技创新的功能支撑,一者突出文化内容的价值引领。在明确主攻方向的基础之上,北京市提出了重点打造创意设计、媒体融合、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博非遗、艺术品交易和文创智库等九大重点领域及其重点环节。

其实,传统产业都可以利用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模式来改造自身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创新。如创意旅游、创意农业都是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相关的资源,融合文化创意创新相关产品和服务,锻造产业链和构建起完善的价值实现系统,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创新。

(节选自厉无畏《以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新》)

材料三:

文创产品,顾名思义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

好的文化IP(知识产权)有几个优势:

(1)知名度高(利于后期传播,快速吸睛)。

(2)有一定受众,甚至有一小撮研究者(这部分人在后期就是产品最先销售人群)。

(3)历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文化有足够的背景故事可挖掘(文化内容+营销传播),可以看出,这种优势可以在后期接转化成很高的话题势能和消费势能。

好的文创需要具备三个特点:审美、功能、内涵,缺一不可。仅仅做到迎合消费,不算本事,更高明的是融汇古今、沟通雅俗。但有一个误区必须打破,那就是把文创等同于衍生品。目前,许多图书馆的文创开发都配套大型的展览或活动在做,缺乏独立性。好的文创不应该是新奇点缀,而应该进入生活日常。

(选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以及文化消费模式和需求进行多样化变化,就会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B.现代制造业、旅游、商贸、会展等与文创设计融合而成的文创产品,既能带动各省市、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也能带火产业园区项目。
C.以色彩调节心情、以造型带给想象、以结构满足舒适感或操作的方便,产品的价值创新在产品设计中融人文化创意后才有可能实现。
D.真正好的文创产品首先要具备消费势能进入日常生活才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否则即使融汇古今、沟通雅俗也不利于后期传播,快速吸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创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本土文化优势,在政策利好不断的大环境下,是可以创造出文化附加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来的。
B.近年来,各地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纷纷成为爆款,原因之一是文博领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挖掘创新并将文物元素运用于时尚生活用品中。
C.电影《非诚勿扰》的热播极大地促进了杭州西溪湿地和日本北海道的旅游消费,这充分说明优秀文艺作品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
D.如果把文创产品简单地理解为文化衍生品,那么文化资源、文化用品将很难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进行创造与提升,从而产生出高附加值。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不属于文创产品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古风扇子邮票B.重庆农副产品博览会上展出的“城口老腊肉”
C.“红军长征1934”圆领套头卫衣D.苏州博物馆推出的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十八大以来文创产业发展春风得意的原因有哪些。
2021-03-21更新 | 15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主张,严复“体用一致”“统新故”“苞中外”的教育主张,反映了儒家传统思想与职业教育思想的斗争、对立、融合过程,并逐步形成新的理论体系,表现在清末新政时期颁布的全国通行的“壬寅学制”“癸卯学制”中,传统教育已与职业教育并排进入中国教育学制系统,这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成熟。

职业教育的科学化方针,是指“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一方面做好办学的基础工作,按不同的行业专业设置课程、选编教材、制定实习原则、配置实训设备等;另一方面做好组织人事工作,提前筹划科学设备组织机构,配备相应工作人员,以实现职业教育的科学化。

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业教育除实践知识教育,技术能力训练之外,最重要的是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教育不仅能增加社会物质财富,调整社会人际关系,而且能激发人们对自身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及兴趣,也更能激发其责任心、事业心、创造力;良好的个人道德情操,更有助于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摘自《中国职业教育思想溯源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中国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

一年以内立体教材;翻转课堂;微课;在线学习
二到三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移动学习;云计算学习分析及适应性学习
四到五年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人工智能;虚拟和远程实验室;信息可视化

(摘自《<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解读与启示》

材料三:

近几年,人工智能获得突破性进展,备受社会关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不断成熟为教育的创新变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目前,新兴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对职业教育而言,其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实现与新兴技术,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典型代表的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全方位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

人工智能驱动未来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但热点背后的冷思考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变革,更多复杂的工作被人工智能系统取代,必然对职业教育造成冲击;然而,人工智能代替的是工作任务而非工作,技术的发展会导致某些环节对人的需求的减少,同时创造出新类型的工作。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创新融合需要从教育理念的转变着手。对此,职业教育应当:回归本质教育,培养产业变革所需技术人才,提升现有劳动者素质;调整专业设置,引领产业发展;基于信息化变革教育教学方法;以大数据为支撑进行精细化管理;利用“AI+”建设师资;开展社会培训与终身教育;完善职教体系,培养高层次人才。

(摘自《人工智能2.0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职业教育》)

1.下列对“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B.清末新政时期颁布的“壬寅学制”“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职业教育思想的成熟。
C.只要做好办学的基础工作,按不同的行业专业设置课程、选编教材、制定实习原则、配置实训设备等,就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科学化。
D.职业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与实践知识教育、技术能力训练的综合性教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职业教育能激发人们对自身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及兴趣,也更能激发其责任心事业心、创造力,有助于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B.目前,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的完善、虚拟和远程实验室的建设正推动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C.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实现与新兴技术的融合,从而全方位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
D.培养产业变革所需技术人才,提升现有劳动者素质,这是职业教育回归本质教育的体现。
3.概括说明在新兴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条件及措施。
2021-03-06更新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西周建立以来,王室垄断着所有图书典籍,掌管典籍的官吏依据周礼的世袭制,父子世代传承,把持文化要职,文化礼仪和典籍仅在贵族内部传承,以备祭祀、兵伐及其他仪式之用。民间无学术,也无学校教育。清人章学诚说:官守学业,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同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

到了西周末,出现王官失守、学术下移现象,三代以来所形成的教育制度走向崩溃的边缘。但是,官学废并非等于教育废。孔子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旧教育制度的崩溃,对私学的兴起产生了先导性影响。

夏商周之时,文化和礼乐知识一般由史官和乐师掌管。此时官师不分,政教合一。国人暴动发生后,第一批文化精英从周室的职官系统和政务系统中分离出来,王官开始失守本职,流落四方,这批当时的文化精英散落在民间,以教习礼乐文化为生,标志着教师开始从官吏中渐渐独立出来。他们成为历史上第一批靠出卖知识维持生计的士。商代以来官师一体的格局被打破,私学和私学教师开始从政权机构中分离独立出来。

春秋以前,图书典籍均为王官所掌控。经过几次文化下移后,典籍散落各地,这为私学提供了教材。孔子以先秦典籍为教学材料,这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中有明确的记载。道家学派开山鼻祖老子携周守藏室典籍出走楚国,后来糅合自己的思想著述而成《道德经》,成为了道家学派必读的圣经。与孔门并称世之显学的墨家,也是以散落于民间的记载有关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的典籍为基础,向门徒传授实用的生产知识和技能技巧。

文化精英和典籍的散落,既冲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樊篱,也向下层民众揭开了曾经笼罩在文化礼乐知识之上的神秘面纱,打破了学术官吏的权威地位,为私学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奠定基础。自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室衰微、诸侯坐大,官学失守、礼崩乐坏,笼罩在人们心里的森严的尊卑观念也随之瓦解。私学里的新型师生关系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部分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朋友的关系。这点在孔子和子路的师生关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论语·子路》记载:卫出公请孔子主持政事,子路问孔子打算从什么开始做起,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当即嘲笑孔子迂腐,说:有是哉,子之迁也!奚其正?反之,孔子对子路也是像朋友一样,如《论语·先进》记载了一次孔门师徒学术研讨会,会上子路讲大话,孔子直接当面哂之。孔门师生强调相互切磋探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且师生之间也没有人身依附关系,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如原本学儒的楚国之士陈相,听闻许行在滕国讲学,便弃儒从农,背起农具直奔滕国拜许行为师。在私学中能够出现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能不说与王官失守、礼崩乐坏而导致的思想解放有关。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私学。

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旧教育制度的崩溃,成了先秦私学兴起的前提。

(摘编自金忠明、林炊利《先秦私学兴起的要素及影响分析》)

材料二:

我国的学校究竟出现于何时?历来的看法并不一致。文字记载显示,我国在夏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孟子·膝文公上》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这里,”“”“”“都是那时学校的名称。但是,迄今所知有文物佐证的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商代。因为殷墟甲骨文里记载了殷商学校的名称,如”“”“”“辖宗等。

到了西周,学校分为国学乡学两种。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小学之分。周天子的大学叫辟雍,诸侯国的大学叫许宫。教育的具体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实施教育的目的,如《礼记·大学》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培养道德高尚、热爱人民、对人民有益的人。

商和西周两代的学校教育,都是由国家来管理的,即古书中所说的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开始产生,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都迅速发生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制度也随之而改变,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一些知识分子聚众讲学,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于是私学产生了。私学创立者孔子注重诗、书、礼、乐,同时重视言、德、政、文等才能的培养。与儒家并行的还有墨学。墨学重视实际生产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对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的研究。后来,墨学衰微,儒学大行天下。

(摘编自程裕帧《中国文化要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末,部分文化精英失守本职,散落民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开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职业。
B.没有周室的典籍就没有后来的《道德经》,老子成为道家开山鼻祖的原因在于他携带周守藏室的典籍出走。
C.孔子及其弟子摒弃了西周时区分长幼尊卑的礼仪行为规定,建立了类似于朋友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D.材料二中“六艺”的含义与《诗经》“六义”不同,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相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孔子、墨子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聚徒讲学,宣传自己的思想,成为了创办私学、传播学术的先驱。
B.官学失守、礼崩乐坏是周室衰微的部分表现,是周王室的不幸,却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幸事。
C.《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证实了我国在夏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
D.先秦时期能够出现《论语》《孟子》等记载了有关教育思想的典籍,是与私学的产生和发展分不开的。
3.材料一提及孔子以先秦典籍为教学材料,下列句子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
B.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C.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D.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4.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西周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2021-02-02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