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标点符号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97 题号:976097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抱残守缺、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以丝绸之路为例,(  )。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万人空巷,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旋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击打着中国传统文化。
B.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C.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打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D.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
B.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且还是一条通商之路
C.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文化纽带
D.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是一条通商之路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麒麟”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据说这是稀世之宝——一种难得的良药。
B.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C.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D.“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辰河中部小口岸吕家坪,①河下游约有四里一个小土坡,名叫“枫树坳”,坳上有个滕姓祠堂。祠堂前后十几株老枫木树,叶子已被几个早上的严霜,镀上一片黄,一片红,一片紫。祠堂位置在山坳上,地点较高,向对河望去,但见千山草黄,起野火处有白烟如云。村落中乡下人为耕牛过冬预备的稻草,傍附树根堆积,无不如塔如坟。河下船埠边,有从土地上得来的瓜果、薯芋,以及各种农产物,一堆堆放在那里,等待装运下船。三五个小孩子,坐在这种庞大堆积物上,相互扭打游戏。更远处有皮鼓铜锣声音,说明某一处村中人对于这一年来人与自然合作的结果,因为得到满意的收成,正在野地上举行谢土的仪式,②向神表示感激,并预约“明年照常”的简单愿心。

祠堂前老枫树下,摆摊子守坳的,是个弄船老水手,好像在水上做鸭子漂厌了,方爬上岸来做干鸭子。③这一天,他听到两个赶路的乡人讨论城里的“新生活”,他虽说是个老江湖,“新生活”是什么,究竟不清楚。老水手不说话,向远处看,看到对河橘子园那一片橘树,和吕家坪村头那一簇簇古树。④他想:“来就来你的,有什么可怕?”两个过路人走后,老水手却依然坐在阳光下想心事。

他预备过河去看看。对河萝卜溪村子里,住了个人家,和他关系相当深。他得把这个重要消息报告给这个一村中的带头人知道,好事先准备一番,免得措手不及,弄得个手忙脚乱。因此收拾了摊子,扣上门,向河边走去。

1.文中四处标序号的句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①河下游约有四里一个小土坡,名叫“枫树坳”。
②向神表示感激,并预约“明年照常”的简单愿心。
③这一天,他听到两个赶路的乡人讨论城里的“新生活”。
④他想:“来就来你的,有什么可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弄船老水手在祠堂前的老枫树下摆摊子守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09-23更新 | 6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切蹉,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人生于世,无法干很多事,故切忌(             ),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乙】比如作画,你必须坚持对大自然做长期静心的观察,才能让你的作品竹影扶疏,迎风摇曳;兰蕙飘香,清芬可挹。

【丙】一部《红楼梦》,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云河,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字斟句酌,(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感动自己,震撼世人。创作的过程,有(             )的痛苦,也有追求完美的幸福。

【丁】然而,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        )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心浮气躁          锦上添花          退变          即时
B.粗心大意          锦上添花          蜕变          及时
C.心浮气躁          精益求精          蜕变          即时
D.粗心大意          精益求精          退变          及时
2.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四句的标点,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D.【丁】
2021-12-31更新 | 6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其中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大家最熟悉的。词作上片写上元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先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接着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再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下片刻画了一位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美人形象。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然而作者在人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

有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与世俗的高士之风。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
C.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那冷落的一角残灯旁边,看见了未曾离去的她,让人眼睛一亮。”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4-04-22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