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其他南北朝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982032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本句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并请结合语句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所思

沈约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蒲萄应作花。

垂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


【注】①有所思:属乐府鼓吹曲辞。 ②昆明:指长安的昆明池,汉武帝时凿建,春池水满。③狭邪:窄街曲巷,代指在长安的住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征”表明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征戍之人,前两句写他远征在外,登山东望而领起全篇。
B.第三、四句承接“东望不见家”的“望”字,写出征夫眼中所见的边塞春天的风光。
C.从句法结构上看,中间四句是两个对句,单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本诗已具五言律诗雏形。
D.整首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韵律和谐,是一首典型的思妇盼归之作。
2.本诗中间四句除对仗外,写景也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2020-12-03更新 | 71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巫山高

[南朝齐]王融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曲。

烟霞乍舒卷,蘅芳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属。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注】①阳台:传说中巫山神女所居之处。②寤:醒。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篇首句即以“想象”二字点明下文所写巫山景象,均为诗人心之所想,而非目之所及。
B.诗人热望化梦为真,醒来产生了神女宛在眼前的幻觉。这是由热烈想望、殷切期待而产生的心理。
C.最后两句是前六句的转跌,诗人从想象中回到现实,表现了对神女想而不得的惆怅之情和不受赏识的愤懑之情。
D.全诗通过想象与对眼前景的幻觉式感受,写出诗人那种歆慕、期待而又惆怅的心理。
2.诗歌以“秋风下庭绿”作结,有何好处?请简要赏析。
2020-03-19更新 | 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1】

沈约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2】有时浊,清济【3】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4】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注释:【1】本篇作于沈约离京外任东阳太守途中。【2】沧浪:水名。《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3】清济:水名。《战国策·燕策》:“齐有清济、浊河”。【4】纷吾: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外放为官,途经新安江看到眼前之景,回顾往事,心怀落寞给友人写下此诗。
B.“洞澈”两句,作者写新安江清浅可鉴,无论是冬天还是春天,水面都皎如明镜。
C.自“沧浪”句以下转入抒情,但紧跟“岂若”句又回到写景,看似突兀却具匠心。
D.本诗表面上赞美新安江,言语之间颇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庆幸之感。
2.“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一句,以树影和游鱼在江水中清晰可见,侧面写出江水之“清”。下列诗句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罗邺《梅花》)
B.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李颀《琴歌》)
C.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
D.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龚自珍《逆旅题壁》)
3.李白被“赐金返还”离开京城后,曾在新安江下游作《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同样是临江抒怀,这首诗和沈诗在景情关系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0-06-09更新 | 2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