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5 题号:987408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孤雁【注】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笔下的孤雁,不饮不啄,飞着叫着,呼唤着同伴。“飞鸣声念群”可谓一诗之骨。
B.颔联用“一片影”衬托“万重云”,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执着、勇敢。
C.颈联写孤雁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D.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诗人以孤雁自喻,感情真切,符合“沉郁顿挫”的风格。
2.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遇刘备之前喜吟《梁甫吟》, 常自比管仲、乐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楼见花因“万方多难”而心生悲慨,以乐景衬哀情,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辅以天地之势,形容玉垒浮云赋予古今变幻之慨,寓情于景,境界宏阔。
C.颈联议论国事时局,抒写了诗人对朝廷永固的坚定信念和对入侵者义正词严的斥责。
D.尾联借典抒情,“可怜”等字词语含讥刺,“聊”字流露了诗人独自登楼的无聊寂寞。
2.同是“登高望远,即景抒怀”之作,请简要分析本诗与《登高》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022-01-01更新 | 9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乾元中寓居同谷七歌(其七)

杜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注:“三年”指至德二载(757)至乾元二年(759)。杜甫因上疏营救房馆触怒肃宗而遭贬斥,时年四十八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点出主题:杜甫素有国世报国之抱负,却始终未得施展。如今年将半百,名未成,身已老,而且转徙流离,几乎饿死在“荒山道”。
B.三四两句诗人追叙了困居长安时的感受:发现长安城中凭借父兄余荫,随手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致身早”深蕴着诗人对富贵的追求。
C.五、六句又回到现实,映现出诗人和“山中儒生”对话的镜头:身处异常窘困的境地,当然感叹自己不幸的遭遇,谈起的只是曾经的伤心往事。
D.最后两句感叹:“鸣呼”直抒胸臆,诗人终止了他那悲愤激越的七首歌的吟唱,“仰视皇天白日速”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
2.冯至《杜甫传》中评论本诗是“响彻云霄的悲歌”。结合相关诗句简析悲情。
2020-12-15更新 | 11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六

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①,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②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③自古帝王州。

注:①瞿塘峡:三峡之一,在夔州东。曲江:在长安南。②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兴庆宫内。唐玄宗为方便游赏,自兴庆宫筑夹城复道,直通曲江芙蓉园。③秦中,指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时间与地点,“风烟”既指自然风烟,也指国家的战火风烟。
B.颔联暗含史实,“入边愁”指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震动了玄宗。
C.颈联运用借代的手法,写出了行宫别院建筑的奢华与游船装饰的华美。
D.整首诗虚实结合,中间两联是实写,景色优美,色彩艳丽,对偶严整。
2.诗歌的尾联有何含义?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9-12-10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