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 《琵琶行》(并序)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1 题号:988029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2.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在弹奏时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好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3.对选段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声暂歇”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音乐进入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4.文段开头对琵琶女出场前的描写有何作用?
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为什么琵琶女有如此表现?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琵琶行并序(节选)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行并序》中的“嘈嘈”“切切”分别形容乐声的清脆圆润和轻细急促,强化了听觉效果,令人“耳”不暇接。
B.《琵琶行并序》中的“幽咽泉流”“冰泉冷涩”描写了乐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感情也转为凄楚难言,以至无声。
C.《夜筝》首句中的“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暗示出弹筝者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明月”点照应了题目中的“夜”。
D.《夜筝》三、四句与“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达的是相近意思;而“一万重”的深情,也相当精妙地影射了弹琴者心中的“忧愁暗恨”。
2.有人认为,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但是,《琵琶行并序》作者的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精妙的缩本。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2022-02-13更新 | 34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晚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晏,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迍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注]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当时作者由江州司马改任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对仗工整,描写严霜降落、叶落归山的岁暮景象,为全诗定下悲凉的基调。
B.前四句与《诗经.采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用起兴手法,以物候变化引出思归之情。
C.“去国”两句意为离开国都和家乡本就伤感,但回去也未必欢乐,为诗末反问做铺垫。
D.本诗语言平易,抒发的感情又真切,体现了白居易诗歌“老妪解之”的通俗特点。
2.本诗与《琵琶行》都是白居易写于被贬出朝廷之时,两首诗中诗人对自身的处境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0-08-10更新 | 4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整顿衣裳起敛容B.暮去朝来颜色
C.凄凄不似向前D.举酒欲饮无管弦
2.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下面四句分别表现了乐声的不同特点,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1)大弦嘈嘈如急雨             (2)小弦切切如私语
(3)间关莺语花底滑             (4)幽咽泉流冰下难
A.轻细     流畅   冷涩   粗重B.流畅     冷涩   轻细   粗重
C.流畅     轻细   粗重   冷涩D.粗重     轻细   流畅   冷涩
3.对下列文句(或画线文字)所用修辞手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低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②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③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④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⑤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①⑤/②⑥/③/④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③/②/④/⑤/⑥D.①③/②⑥/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B.这部分文字对音乐的描写十分成功,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将抽象无形的音乐变得有形可感,不仅写出了声音的轻重、快慢、高亢、低回与呜咽,而且写出了不同的音色和音量,复杂而有层次,表现了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属于正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让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D.诗文中的琵琶女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艺术家,从她弹奏的乐曲可以看出她对现实的不满。
2020-12-08更新 | 2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