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993019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湖亭望水

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注】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A.首联交代诗人游湖的情境,下了很久的雨,湖水涨了起来,刚刚放晴,北客南来。
B.颈联写湖水淹没原湖岸,人家稀少;沙滩平整,聚集许多船舫,呈现水乡特色。
C.尾联借景抒情,诗人借傍晚独自游览南湖时所见之景,抒发了惬意悠闲的感受。
D.全诗抓住“新晴” “水涨”的特点,描写南湖傍晚的景色,展现出了浩渺壮阔的景观。
【知识点】 白居易(772-846)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元宗简,行八,白居易的好友。②卜邻:选择邻居。③隐墙东:《后汉书》记载:“(王)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以“隐墙东”指隐于市井。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白居易为表达“欲与元八卜邻”的恳切意愿寄赠给对方的一首卜邻诗。
B.在诗人的妙笔点染下,他把结邻而居的生活想象得极具诗情画意,极富人情味。
C.颈联侧重议论,用“安居择邻”衬托“暂出犹思伴”的重要性,语意更近一层。
D.诗人想“子孙长作隔墙人”,从彼此相亲想到世代的情谊,将感情抒发到极致。
(2)清代诗人查慎行认为颔联应写成“明月好同三五夜”,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3)这首诗写出了多重美感,请做具体分析。
2022-04-16更新 | 3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咏怀【注】

白居易

尽日松下坐,有时池畔行。

行立与坐卧,中怀澹无营。

不觉流年过,亦任白发生。

不为世所薄,安得遂闲情。


【注】此诗作于诗人江州司马任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诗人几乎整日坐在松下,“尽日”表明诗人不理政事,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
B.第三句中的“行立”“坐卧”分别照应第二句中的“池畔行”和第一句中的“松下坐”。
C.第四句以寥寥数字表现了诗人淡薄无欲、安贫乐道的形象特点。
D.诗人以“流年过”“白发生”写不知不觉中光阴如水般流逝,自己已华发暮年。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4-14更新 | 15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有木诗八首(其八)

白居易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似水”“冷如玉”两句,运用比喻表现了丹桂临风身影的澄澈和带霜枝丫的净洁。
B.“独占”两句赞美了丹桂的风骨格调,也是诗人在自表心迹:贤者绝不肯和小人共处。
C.结尾四句说丹桂虽胜过寻常木,但并非栋梁之材,提醒统治者使用这类人才时要慎重。
D.全诗有新乐府诗歌特色,韵律优美,描写细致,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2.杨载在《诗法家数》中指出“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请结合杨载之言谈谈你对这首咏物诗的理解。
2023-11-10更新 | 2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