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学常识综合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9 题号:995969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长沙”是题目,交代了诗歌写作的地点。
B.《百合花》是茹志鹃晚期的代表作,受到了茅盾的高度评价。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C.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剪辑错了的故事》等。
D.《战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所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2019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5]
【知识点】 文学常识综合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各项中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郑风·溱洧》是描写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诗歌,此诗诗意明朗、欢快、清新,重章叠唱,有着民歌特有的纯朴亲切的风味。
B.《卫风·伯兮》一诗写妻子思念远行出征的丈夫,紧扣“思”字,由夸夫到思夫,转而无心梳妆到头痛,进而患心病,感情层层加深,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郑风·将仲子》全诗纯为内心独白式的情语构成。女主人公的抒情,联系着自家住处的里园墙树展开,并用了呼告、劝慰的口吻,有如絮絮对语,韵致独特。
D.《召南·摽有梅》写一位男子向女子求婚,“迨其吉兮”,还算从容;“迨其今兮”,已见焦急;“迨其谓之”,则是迫不及待了。三复之下,使人如临其境。
2018-05-17更新 | 6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问题,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
B.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
C.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乙巳岁十一月”中的“乙巳”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
D.古人记日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用干支记日,二是用特定的节日、节气名称记日,三是在一月之内,用朔、望、晦表示旧历每月初一、十五和最末一日。
2020-03-26更新 | 10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书,古代书信的美称,指写在锦帛上的信,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是反用其义,指在外丈夫寄给妻子的信。
B.瀛洲、蓬菜和方丈,是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五岳,中国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C.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D.妃嫔媵嫱,在《阿房宫赋》中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
2019-05-09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