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物理综合库 > 物理实验 > 力学实验 >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目的、原理、器材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2429043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为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使悬线在A球释放前张直,且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αA球释放后摆动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针推移到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α角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B球的落点。

(1)图中s应是B球初始位置到___________的水平距离。
(2)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的动量守恒,应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量。
(3)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碰撞前后A球、B球的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填空:
(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片的宽度d,如图甲所示,则________mm;

(2)如图乙,将遮光片固定在滑块上,光电门1、2固定在长木板上,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调整长木板倾角使得滑块运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保持(2)中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如图丙,在滑块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滑块A使之运动,并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滑块B相碰,碰撞瞬间结为整体继续运动,滑块A、B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用数字计时器分别读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

(4)已测得滑块A和橡皮泥的总质量,滑块B的质量,则碰前两滑块的总动量为________,碰后两滑块的总动量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比较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完成验证。
2023-11-12更新 | 55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设计了一个验证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实验。在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之后,他推动粘有橡皮泥的小车甲使其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小车甲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乙相碰并粘合,之后两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小车甲后连着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并标在图中,其中A为小车运动的起始点,计算小车甲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段,计算甲乙相碰之后的共同速度应选________段;(以上两空填“AB”、“BC”、“CD”或“DE”)

(2)在实验前已经测得小车甲的质量为,小车乙的质量,则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小数);碰后总动量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小数)。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2023-11-28更新 | 122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用如图1所示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研究小球在斜槽末端碰撞时动量是否守恒。实验时先调节轨道使末端水平,让入射小球多次从斜槽上位置S由静止释放,通过白纸和复写纸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出平抛射程。然后,把半径相同的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末端,仍将入射小球从S处由静止释放,与被碰小球发生正碰,多次重复该操作,确定出两小球平均落地点位置分别为MN后,测量出两落地点到O的距离,再测出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质量m1m2
(1)本实验中,入射小球m1与被碰小球m2质量大小需要符合_______的条件;
(2)如图2是测量入射小球平抛射程时,地面上的O点位置及小球的多个落地点,请你使用手边工具测量出小球实际的平抛射程_______。已知在试卷两点间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为

(3)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_______(用所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则可以认为两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
(4)实验小组换用多个半径相同、质量不同的被碰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分别测量出被碰小球质量m2以及对应的值,根据测量数据描点作出如图3所示图像为一直线,该图像纵坐标为,则横坐标为_______

A.m2 B.LON
C.                                         D.
(5)研究(4)中所得图像,斜率绝对值为k,纵坐标截距为a,若ka须分别满足_______,则表明上述每组小球正碰时动量均守恒。
2023-02-10更新 | 4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