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物理综合库 > 力学 > 功和能 > 动能与动能定理 > 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 应用动能定理解多段过程问题
题型: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626 题号:13340292
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A、B、C,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紧靠竖直墙壁,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将A、B连接,C紧靠B,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B、C均静止。现给C施加一水平向左、大小为F的恒力,使B、C一起向左运动,当速度为零时,立即撤去恒力,一段时间后A离开墙壁,最终三物块都停止运动。已知A、B、C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均为f,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可表示为: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
(1)求B、C向左移动的最大距离和B、C分离时B的动能
(2)为保证A能离开墙壁,求恒力的最小值
(3)若三物块都停止时B、C间的距离为,从B、C分离到B停止运动的整个过程,B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为W,通过推导比较W的大小;
(4)若,请在所给坐标系中,画出C向右运动过程中加速度a随位移x变化的图像,并在坐标轴上标出开始运动和停止运动时的ax值(用fkm表示),不要求推导过程。以撤去F时C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2021·山东·高考真题 查看更多[38]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如图,倾角为θ的倾斜轨道与水平轨道交于Q点,在倾斜轨道上高h=5m处由静止释放滑块A,此后A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P处的滑块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不计)。已知A、B的质量之比为mAmB=1:4,B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与轨道间无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A、B均可视为质点,水平轨道足够长,A过Q点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与轨道平行。)
(1)第一次碰撞后瞬间,求A与B的速度大小vAvB
(2)求B在水平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s
(3)当PQ的距离为时,在B的速度减为零之前,A与B能发生第二次碰撞,试确定之间满足的关系。
2022-05-06更新 | 765次组卷
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如图所示,水平轨道BC的左端与固定的光滑竖直圆轨道相切于B点,右端与一倾角为的光滑斜面轨道在C点平滑连接(即物体经过C点时速度的大小不变),斜面顶端固定一轻质弹簧,一质量为2kg的滑块从圆弧轨道的顶端A由静止释放,经水平轨道后滑上斜面并压缩弹簧,第一次可将弹簧压缩至D点,已知光滑圆轨道的半径,水平轨道BC长为0.4m,其动摩擦因数,光滑斜面轨道上CD长为0.6m,g,求:
(1)滑块第一次经过圆轨道上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整个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3)滑块在水平轨道BC上运动的总时间及滑块几次经过B点。
2020-03-26更新 | 1122次组卷
解答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3】图中给出一段“”形单行盘山公路的示意图,弯道1、弯道2可看作两个不同水平面上的圆弧,圆心分别为,弯道中心线半径分别为,弯道2比弯道1高,有一直道与两弯道圆弧相切.质量的汽车通过弯道时做匀速圆周运动,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是车重的1.25倍,行驶时要求汽车不打滑.(sin37°=0.6,sin53°=0.8)

(1)求汽车沿弯道1中心线行驶时的最大速度
(2)汽车以 进入直道,以的恒定功率直线行驶了,进入弯道2,此时速度恰为通过弯道2中心线的最大速度,求直道上除重力以外的阻力对汽车做的功;
(3)汽车从弯道1的A点进入,从同一直径上的B点驶离,有经验的司机会利用路面宽度,用最短时间匀速安全通过弯道,设路宽,求此最短时间(A、B两点都在轨道的中心线上,计算时视汽车为质点 ).
2018-10-20更新 | 51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