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物理综合库 > 物理实验 > 力学实验 > 测量动摩擦因数 >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动摩擦因数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4 题号:14480616
某同学使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滑块上装有遮光条,在滑块运动过程中途经固定在木板上的光电门A、光电门B,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回答下列问题:

(1)用游标卡尺测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____mm。

(2)两个光电门同时连接计时器,让滑块从左侧弧形轨道上滑下,通过调整滑块下滑的初始高度,使滑块能依次通过两光电门,用计时器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的时间、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及遮光条从光电门A到光电门B的时间0,滑块通过光电门A、B时的速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需要测量量的字母表示)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_。(已知量和需要测量量的字母表示)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使用的器材有: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木块、纸带、米尺、8个相同的钩码(质量已知)以及细线等,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A.在水平桌面上按照图甲所示装置组装好实验器材;
B.使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释放木块,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记下悬挂钩码的个数n
C.将木块上的钩码逐个移到悬挂钩码端,更换纸带,重复步骤B;
D.测出每条纸带对应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悬挂钩码的个数(n)45678
小车的加速度a/(m/s2)0.51.32.23.03.9


(1)实验开始时,必须调节滑轮高度,保证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中作出图像__________
(3)由图像求得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还可求得的物理量是________(只需填写物理量名称)。
2017-03-13更新 | 186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首先将木板倾斜固定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木板底端固定一打点计时器,然后将纸带一端固定在木块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使木块瞬间获得一初速度沿木板向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比较清晰的一段如图乙所示,取ABCDE五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测得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距离分别为x1=29.40cm、x2=21.30cm、x3=13.20cm、x4=5.10cm。已知sin=0.6,cos=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通过计算纸带数据可得木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2,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如果当时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49Hz,而该同学仍按50Hz计算,由此会造成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21-04-10更新 | 454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同学设计了一斜面装置,用来测定两种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如图所示,他先将正方形斜面固定在倾角可调节的支架上,接下来的操作如下:

(1)将待测材料(图中未画出)平铺并固定在斜面上;
(2)测得斜面的边长L如正视图所示,则L=___________m;
(3)调节斜面的倾角为θ,把一宽为d的滑块(d<<L)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滑块上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可测量、记录加速度大小a
(4)为减小___________(填“系统”或“偶然”)误差,需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加速度a的数值填在下面表格中;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a(m/s2

4.05

4.00

4.06

4.08

4.03


(5)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滑块的质量;
(6)滑块与待测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用θa、重力加速度g表示);
(7)若倾角θ=37°,取第2次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则该材料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其中sin37°=0.6,cos37°=0.8,g取9.80m/s2)。
2022-08-27更新 | 2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