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物理综合库 > 物理实验 > 力学实验 > 测量动摩擦因数 >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动摩擦因数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3 题号:17222929
某同学为了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在伽利略斜面实验思想的启发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前,先用高度为h的垫高块把木板不带挡板的一端垫高,带有挡板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同时测得垫高块与挡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
(2)实验时,让滑块从木板上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并同时打开水龙头的阀门,使水流入量筒中;当滑块碰到挡板的同时关闭阀门(整个过程中水流均匀稳定),并测出滑块下滑的位移s以及量筒中水的体积V。该实验探究方案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
(3)改变滑块下滑的初始位置,测出多组位移s以及对应的V,并做出sV2的关系图象。若水龙头单位时间内流出水的体积为V0sV2图象的斜率为k,则滑块沿木板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用kV0表示);滑块下滑的时间为______   ;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用kxhgV0表示)。
22-23高三上·安徽六安·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中木板水平固定,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在木板上运动,当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
   
(1)他截取了一段记录物块做匀减速运动过程信息的纸带,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根据纸带求出物块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若g,求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该测量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该同学撤去了纸带和打点计时器,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重新实验。当物块位于水平木板上的点时,重物刚好接触地面。将物块拉到P点,待重物稳定后由静止释放,物块最终滑到点(重物落地后不反弹)。分别测量POOQ的长度hs。改变,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
(4)实验时,发现物块释放后会撞到滑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_
A.增加细线长度,同时降低重物高度
B.只增加物块的质量
C.将细线缩短一些后,物块放回原处
D.只减少重物的质量
(5)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关系的图像,且斜率为,如图4所示。实验测得物块与重物的质量之比为2:1,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___;(用表示)
2023-09-09更新 | 163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中通过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通过细线带动滑块做匀加速运动,通过处理纸带可以求出滑块运动的加速度。

(I)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实验中必要的措施及要求?_____________
A.细绳必须与桌面平行                                          B.接通电源和释放物块同时进行
C.物块的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D.先平衡摩擦力,再进行实验
(2)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4……,测得1与2两点间距离mm,2与3两点间的距离mm,实验中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由此算出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2)为了测量滑块和木板的动摩擦因数,该小组用天平测出了滑块的质量M,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若用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来代替细绳对滑块的拉力,则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用amMg等字母表示)。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21-06-25更新 | 123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同学设计了利用手机和一把刻度尺测量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如图所示,将斜面固定在桌面上,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度L以及它的高度h。让滑块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同时开始用手机的秒表功能计时,滑块滑离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记录下滑块运动的时间t。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回答下列问题:

(1)滑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3)要保证滑块能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需要满足μ________
2023-11-30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