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物理综合库 > 物理实验 > 力学实验 > 测量动摩擦因数 >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动摩擦因数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6 题号:21899659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把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长木板的左端固定有光电门,物块的左端装有宽度为d的挡光片。物块通过细线跨过定滑轮与测力计和沙桶连接,细线有拉力时处于水平方向。实验时,多次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片到光电门距离为x,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物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回答下列问题:

(1)在坐标系中作如图所示的图像为一条倾斜直线,纵坐标为,则横坐标为______(选“F”“”或“”)。
(2)若图线与横轴的截距为b,与纵轴的截距为,根据实验测量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______,物块与遮光片的总质量为______(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求:(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5 = ___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6 = _________m/s。
(2)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_________m/s2,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它的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021-07-10更新 | 128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一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滑块的左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未画出)的纸带相连,右端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托盘连接。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接通电源,释放滑块,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1)如图乙所示,为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1、2、3、4、5、6是选取的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图中未标出),测得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出滑块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滑块、托盘(含砝码)的质量分别用Mm表示,滑块的加速度用a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题中Mmga表示)
(3)若实验测得的动摩擦因数偏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有摩擦       B.滑轮存在摩擦阻力
C.木板未调节水平,左端偏高       D.未满足M远大于m
2021-06-07更新 | 332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学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倾角.

(1)如果实验采用的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应该使用__________
A.直流电源4~6V  B.交流电源4~6V  C.交流电源220V
(2)某次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再释放物块,物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测量得到,已知重力加速度取,则可以计算出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
(3)如果实验时交流电频率是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则他测量的动摩擦因数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的动摩擦因数。
2022-01-10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