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反应热 >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 化学能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题型:单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21318109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C(s)+O2(g)=CO(g)   ∆H=-akJmol1,则1mol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大于akJ·mol1
B.已知SO2(g)+2H2S(g)=3S(s)+2H2O(l)常温下自发进行,则可推知一定∆H>0
C.已知2H2(g)+O2(g)=2H2O(g)   ∆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1】自由基是化学键断裂时产生的含未成对电子的中间体,活泼自由基与氧气的反应一直是科研人员的关注点,HNO自由基与O2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三种中间产物中稳定顺序为:X<Y<Z
B.该历程中正反应最大的能垒为186.19kJ/mol
C.相同条件下Z转化为产物的速率:v(P1)>v(P2)
D.每生成1mol产物P2,反应吸收热量320.40kJ
2023-10-12更新 | 208次组卷
单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科学家研究化合物M(s)催化CO2氢化机理。由化合物M(s)生成化合物N(s)过程的机理和相对能量曲线如图所示(已知1eV=1.6×10-19J,NA约为6.02×1023mol-1)。TS1、TS2均为过渡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渡态TS1比TS2更稳定
B.过程TS1→P为化合物M生成化合物N的决速步骤
C.化合物M催化CO2氢化反应过程中一定有Fe-O键的断裂
D.该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s)+CO2(g)=N(s) ΔH=-1120.2kJ•mol-1
2023-01-07更新 | 189次组卷
单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3】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
B.图乙是金刚石与石墨分别氧化生成CO2的能量关系曲线,说明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的ΔH>0
C.图丙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中,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H2起始体积分数(N2的起始量恒定)的变化,图中a点N2的转化率大于b点
D.图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相同条件下NaA溶液的pH大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
2019-11-28更新 | 3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