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四省联考之变式题专练6-8
全国 高三 一模 2023-03-02 167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分子与细胞、稳态与调节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 某植物的红花/白花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某一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0.4,Aa=0.44,aa=0.16,若不发生基因突变,也没有迁移和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则该种群进行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代种群中(  )
A.基因A频率为0.6,基因a频率为0.4
B.红花、白花植株出现的频率都与亲代中的相同
C.基因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都与亲代中的相同
D.显性纯合子、杂合子出现的频率都与亲代中的相同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2.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
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3. 东北虎的栖息地被一条大江分隔为E区和Z区。20世纪90年代初,E区东北虎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区东北虎种群消亡,由Z区引入8只成年健康雌性东北虎。经过十五年,E区东北虎种群增至百余只。下列对十五年间E区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北虎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增加
B.东北虎种群的基因突变率增大
C.东北虎携带的致病基因频率不会改变
D.E区物种多样性出现大幅度下降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4. 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的基因库逐渐变大
C.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25%
D.随着人工选择的作用,该羊群在发生进化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5. 在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种群桦尺蠖体色的黑色(D)对灰色(d)是显性,黑色体色占19%,白天停歇在长满浅色苔藓的树干上,其天敌是鸟类。工业革命开始,树干上的苔藓被黑色的煤烟覆盖了。研究者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统计,其基因型频率为DD60%,Dd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d由污染前的0.9降为污染后的0.1
B.工业污染后加快了由d基因突变为D基因
C.自然选择直接筛选的不是桦尺蠖体色的基因型
D.由于工业革命,使桦尺蠖种群进化产生了新物种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6. 某种昆虫体色黑色(D)对浅色(d)为显性,体色与环境接近更能逃避鸟类捕食。某地A时此昆虫种群内浅色个体多且d基因频率大于 95%;后因工业发展煤烟熏黑树皮,B时此昆虫种群内黑色个体多且 D基因频率大于 9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全部D基因和全部d基因构成的基因库是此昆虫种群繁衍的基础
B.相比A时,B时此昆虫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能表明已形成新物种
C.此昆虫种群A时d基因频率高,B时D基因频率高均与自然选择有关
D.此昆虫种群产生适应性是与食虫鸟类及周围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2023-02-16更新 | 56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7. 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自然选择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果蝇(aabb)杂交,A、a与B、b基因是自由组合的,杂交后代作为第0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残翅个体难以进入。连续培养7代,检测每一代a、b的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2代成年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b基因频率为0
C.连续培养7代的过程中,该果蝇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D.种群数量越大,a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会越小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8. 生态廊道是指适宜生物移动(扩散)、生活、迁移、交换的通道,可以将相邻的动物栖息环境或与之隔离、孤立、分散的其他生境(物种和种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相连,从而减小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研究人员分别调查了某铁路东、西两侧的田鼠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及开通生态走廊后的基因型频率(鼠群毛色受等位基因A/a控制,灰色对棕色为显性),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地点开通生态走廊前开通生态走廊后
路东路西
基因型AA400100600
Aa300300600
aa300600800
A.开通生态走廊前,铁路两侧的自然选择对毛色的结果不同,灰色鼠适合在路东生有
B.开通生态走廊前,路两侧的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5、0.25
C.开通生态走廊前与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不变,故路两侧的田鼠种群没有进化
D.生态走廊的开通突破了地理隔离,有利于保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9. 已知生物毒素A(A)是由蛋白B(B)经过糖链修饰的糖蛋白,通过胞吞进入细胞,专一性地抑制人核糖体的功能。为研究A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某同学取A、B和C(由A经加热处理获得,糖链不变)三种蛋白样品,分别加入到三组等量的某种癌细胞(X)培养物中,适当培养后,检测细胞内样品蛋白的含量和X细胞活力(初始细胞活力为100%)。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推断,A分子进入细胞时,主要是由该分子中的______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的,其判断依据是______
(2)A抑制X细胞活力主要是由A分子的蛋白空间结构决定的,其判断依据是______。A导致X细胞活力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如图1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2为研究人员在流动镶嵌模型基础上提出的脂筏模型。脂筏是膜脂双层内含有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的微区,主要由鞘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脂筏可以参与信号转导和蛋白质转运,细菌及其毒素等可利用细胞表面的锚定蛋白等受体进入宿主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该细胞膜最可能是_____细胞的细胞膜。图中①由_____构成,其中_____被称为糖被;②是两性分子,即头部具有_____性,尾部具有_____性。
(2)脂筏的存在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膜的流动性,据图2可以判断细菌与该细胞受体的结合会发生在_____(用图中字母答题)侧,该过程体现的细胞膜功能是_____,该模型表明脂质分子在膜上的分布是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11. 生物膜系统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图表示生物膜结构及发生在膜上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数字和字母表示物质。请分析回答:

(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 ]_____,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_____的种类和数量。
(2)生物膜系统是由核膜、细胞膜和各种_____构成。图中与细胞的识别、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的结构是[_____ ]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a 和物质b都与[3]的特定部位结合,引起[3] _____的结构发生变化,完成物质的跨膜运输;该过程也使ATP→ADP+Pi,因此[3]除了具有物质运输功能外,还具有_____功能。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膜 蛋白的种类和功能多种多样。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肠上皮细胞不同表面可执行多种功能,且有的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从膜的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_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小肠上皮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功能。此外细胞膜表面还存在______,其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2)如图所示,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将细胞膜上可能进行的主动运输分为甲、乙所示的两种类型,■、▲、O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I、人体细胞膜上的Na+-K+泵应属于图示中的_______(填“甲”或“乙”),其结果是造成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浓度高于内侧。
II、小肠上皮细胞就是借助细胞膜内外两侧钠离子的电化学梯度通过_____(填“甲”或“乙”)吸收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