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3-04-17 34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生物与环境、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热点聚焦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1. 农田秸秆焚烧会污染环境,将其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土壤中,既减轻污染又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肥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后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
B.农田秸秆焚烧释放CO2,这一过程不属于生态系统碳循环
C.该措施可以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加快物质循环
D.将秸秆加工成有机肥,能为农作物提供更多的物质和能量
2021-12-02更新 | 33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期中调研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 微生物是土壤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释放多种酶类,参与土壤有机质降解、腐殖质合成和养分循环等生物化学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微生物无法制造有机物
B.土壤微生物群落无法实现物质循环
C.在土壤群落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传递
D.不同深度的土壤生物类群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022-04-03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高三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3.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B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均可为它提供物质和能量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B位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4. 氮和碳都是组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主要成分,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两者的主要贮存库都是大气,但是氮循环和碳循环存在若干方面的不同。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氮循环和碳循环一样都是具有全球性的
B.氮是通过生物固氮的途径进入生物群落的
C.氮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是以含氮化合物的形式进行
D.生物群落中的氮最终通过反硝化作用返回大气中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5.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
C.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了生物群落;图2为相关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缺少两个箭头,分别是“无机环境→丁”以及“甲→丙”
B.图1中的丁、丙分别和图2中的A、E相对应
C.图1中的甲对应图2中的D、C、B、E
D.Pb、Hg等有害物质因生物富集在乙和E中积累相对较多,生物富集只能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发生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7.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循环就是指CO2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循环
B.农田生态系统中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储碳量
C.光合作用是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
D.所有的物质均可通过食物链快速回归非生物环境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8. 以下是某水域DDT的污染状况:

不同成分

底泥

水生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鲫鱼

乌鳢

DDT含量(μg/kg)

0.1

0.7

6.3

21.0

37.9

19.4

124.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表中数据表明DDT具有生物富集现象B.表中所列消费者中乌體的营养级最高
C.DDT在生物群落各营养级间循环往复D.鲫鱼摄入的DDT有部分随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9.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核心元素”,生物体和大气中的碳含量都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这离不开碳循环的平衡。关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又叫碳反应,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
B.根据生物富集效应,最高营养级中含碳有机物的浓度最高
C.碳循环的进行离不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中参与碳循环的生物是生产者和分解者,而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破坏了碳循环的平衡,加剧了温室效应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0.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中国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B.温室效应会导致我国树种分布区发生变化,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农业生产力下降
C.减少CO2的排放,会减少热逸散,使地球温度不再上升
D.CO2增多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被淹没,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
2021-05-30更新 | 67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1月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11. 碳中和是指减少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合适的措施固碳,最终达到碳平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网)循环流动
B.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C.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D.大力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12.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③代表有氧呼吸
B.①~④过程伴随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C.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CO2
D.CO2在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交换有利于调节大气中碳含量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13. 某同学画出如下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大气中的CO2库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要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名校
14.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大国责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气温升高会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
B.增加碳排放和植树造林利于提前实现碳中和
C.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D.绿色出行、新能源开发等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近几年的秋冬季,我国北方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健康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的罪魁祸首要归咎化石燃料的不良排放。下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B (B1、B2、B3)、C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
(2)B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此外,对于植物的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
(3)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4)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的形式进行,碳元素主要通过①_______途径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通过②___________途径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为防止雾霾天气,人们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生物与环境、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热点聚焦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4
非选择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生物与环境
1,2,3,4,5,6,7,8,9,10,11,12,13,14,15
2
分子与细胞
3
生物学热点聚焦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碳循环单选
20.65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碳循环单选
30.65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碳循环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单选
40.65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单选
50.85碳循环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单选
60.6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生物富集单选
70.85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碳循环单选
80.85生物富集单选
90.85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碳循环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生物富集单选
100.6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的防治单选
110.85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碳循环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的防治  碳达峰和碳中和单选
120.85碳循环单选
130.85碳循环单选
140.94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的防治单选
二、非选择题
150.65群落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碳循环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的防治解答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