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课后素养落实10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检测—2021-2022学年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浙江 高二 课后作业 2023-05-04 39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稳态与调节、分子与细胞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1. 威尔逊的海绵实验表明,细胞膜表面具有相同糖蛋白的海绵细胞相互识别并聚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的功能建立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
B.能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只有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蛋白质
C.外来器官细胞表面的MHC会成为免疫细胞攻击的抗原
D.机体内部衰老、破损的细胞或癌变细胞会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
2023-05-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课后素养落实10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检测—2021-2022学年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2. 淋巴系统在对抗感染时起重要作用。包括分布广泛的各级淋巴管与淋巴器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淋巴循环的作用包括参与组织液回收、脂肪吸收和转运以及执行免疫机能
B.白细胞是机体的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
C.淋巴结和脾是截获抗原,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部位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干扰素、淋巴因子、抗体,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2023-05-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课后素养落实10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检测—2021-2022学年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3. 每一个人的免疫细胞都认识自身的身份标签,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带有这些标签的自身细胞。这里所说的“身份标签”是指(  )
A.人体细胞的细胞膜
B.细胞膜表面所有的糖蛋白分子
C.每一个人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特有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D.细胞膜上的糖类或脂质
2023-04-27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课后素养落实10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检测—2021-2022学年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4.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干扰素、淋巴因子和抗体
D.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只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
2023-05-0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课后素养落实10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检测—2021-2022学年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5. 据下图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1)细胞①~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起源相同,但种类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是淋巴干细胞在鸟类中的________发育成熟的,而哺乳动物的该细胞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可能在________
(3)________淋巴细胞和________淋巴细胞成熟后被释放到血液中,它们连续不断地挤过________的细胞间隙进入________,再进入________,通过________返回到血液。淋巴细胞仿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巡逻,途经各个________。当机体发生感染时,识别感染源的淋巴细胞会停留在________组织附近的________中,在此________________为抗击感染的效应细胞。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6. 人体有三道防线保护自身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B.存在于食物中的微生物,会遇到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胃酸,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则不会遇到
C.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机体会启动多种非特异性细胞和化学物质来保护自己
D.γ干扰素由白细胞产生,它可以对抗感染并抗击肿瘤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7. 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然而皮肤的任何破损都有可能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破损时,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B.受损伤部位的皮肤发红是因为损伤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使受损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
C.吞噬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许多细菌表面共同存在的组分
D.当病毒进入体内并侵染细胞时,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会产生α、β和γ干扰素对抗病毒感染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8. 巨噬细胞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下列有关巨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性粒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后分化成巨噬细胞
B.一个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C.巨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溶酶体,可以将吞噬的微生物消化
D.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以统称为吞噬细胞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9. 从免疫类型上看,下列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进入眼睛的病菌
B.皮肤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可以清扫异物
D.患过天花的人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四、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10. 人的皮肤损伤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如图所示:

(1)当皮肤破损时,作为警报信号的化学物质是由________释放的,该种化学物质不仅可以作为警报信号,引发________,使人产生痛觉;还会使受损伤部位的________________舒张、扩大,皮肤变红;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________________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________。进而增强________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吞噬细胞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可以识别并结合许多细菌表面________的组分,并通过________方式将其摄入细胞内形成________,然后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内的________可将吞噬的微生物消化、分解。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__________________则被排出细胞外。
2023-05-0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课后素养落实10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检测—2021-2022学年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五、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11. 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
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
D.淋巴细胞只存在于淋巴液和淋巴结中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2. 肿瘤细胞一旦死亡就会释放钾离子到细胞外,通常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阻止它们的抗肿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功能低下时,才会有肿瘤细胞的出现
B.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高可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
C.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低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
D.死亡的肿瘤细胞释放钾离子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13. 下列关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均属于第二道防线
B.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含有的白细胞均为死细胞
C.炎症反应时局部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干扰素可以直接杀死病毒,还可以作为信号刺激周围细胞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从而抵抗感染
2023-05-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课后素养落实10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检测—2021-2022学年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4. PM2.5是粒径小于2.5u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其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吞噬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B.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阻挡
C.当病菌随PM2.5进入人体,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
D.PM2.5引起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与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有关
2016-11-26更新 | 520次组卷 | 14卷引用:2016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六、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15. 下图为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示意图。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吞噬的第一步,将被吞噬的细菌等抗原黏附在细胞膜上,巨噬细胞伸出伪足,逐渐将颗粒包围,最后包入细胞质内,形成由一层质膜包围的小泡,称为吞噬体。这一过程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
(2)当吞噬体形成后,溶酶体便向吞噬体靠拢,吞噬体的质膜与溶酶体膜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吞噬体的质膜与溶酶体膜能够相互融合,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具有______
(3)溶酶体中的溶菌酶等可直接杀死微生物,而各种水解酶再进一步将它们消化,消化后的残渣碎片,再排出体外。这属于______免疫。
(4)吞噬过程中,巨噬细胞加速______,导致乳酸的形成,因而引起pH降低。乳酸本身有杀菌作用,同时也为水解酶提供了____环境。
(5)巨噬细胞由______分化而成,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稳态与调节、分子与细胞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非选择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稳态与调节
1,2,3,4,5,6,7,8,9,10,11,12,13,14,15
2
分子与细胞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单选
20.65免疫系统的组成单选
30.65免疫系统的组成单选
40.65免疫系统的组成单选
60.85非特异性免疫单选
70.85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单选
80.85免疫系统的组成单选
90.85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单选
110.85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单选
120.65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功能异常单选
130.85非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免疫系统的组成单选
140.65非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单选
二、非选择题
50.65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免疫系统的组成解答题
100.65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分离方法  胞吞和胞吐  体温调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解答题
150.65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分离方法  非特异性免疫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解答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