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苏教版必修二4.2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课中)
江苏 高一 课后作业 2023-08-23 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遗传与进化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 根据化石中某种元素与其放射性同位素的比例可测算化石的形成年代。238U衰变为206Pb的半衰期为45亿年,14C衰变为12C的半衰期为5730年。科研人员在云南省罗平县发现了一件2.44亿年前的远古动物骨骼化石(如图所示),根据化石产地和指节骨较多、尖嘴长吻等与众不同的特征,将该化石动物命名为奇异罗平龙。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奇异罗平龙化石的发现,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B.奇异罗平龙尖嘴长吻且牙齿较多,有利于提高其捕食的效率
C.奇异罗平龙的指节骨较多,有利于增加其四肢运动的灵活性
D.测定奇异罗平龙化石中14C/12C,比测定238U/206Pb能更准确测算其形成年代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2. 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起源于被另一个细胞吞噬的线粒体祖先:原线粒体。原线粒体是一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原线粒体被吞噬后,并没有被消化,而是与宿主细胞形成了共生关系,在长期对寄主和宿主都有利的互利共生中,原线粒体逐渐演变形成了线粒体。下列事实中,不支持该学说的是(  )
A.线粒体的外膜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
B.线粒体和细菌基因表达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线粒体中有核糖体,且其核糖体的结构与细菌类似而与真核细胞差别较大
D.线粒体DNA裸露且呈环状

二、多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多选题 | 适中(0.65)
3. 科学家在辽宁获得了一件几乎完整的化石骨架,研究发现其特殊的前上颌骨形态和肱骨三角肌嵴都是古神翼龙科成员的典型特征。与中国翼龙属(古神翼龙科的一种)相比,它头骨更低长、鼻眶前孔上方的前上颌骨嵴突呈半圆形、鼻骨突更短。经各方面的研究后最终将其定为新物种——义县始无齿翼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解剖学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
B.义县始无齿翼龙和中国翼龙属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
C.生物进化的证据仅包括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化石证据
D.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并推测其行为特点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4. 某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某种蛾类昆虫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该兰花的花距中吸到花蜜(如图),且能帮助兰花完成传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A.兰花和蛾类昆虫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蛾类昆虫口器细长是兰花和昆虫相互选择的结果
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共同影响只有利于捕食者种群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5. 科学家在非洲的马拉维湖发现了第一个夜间活动的丽鱼物种。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等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丽鱼与丽鱼、昆虫、软体动物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B.丽鱼夜间活动行为的形成与觅食策略、社会行为和躲避天敌等有关
C.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关
D.自然选择使丽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四、多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多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协同进化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选择,协同进化,适应生存环境
C.生物进化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五、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如图1为大河及两岸的农田。由于河的南岸农田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取得较好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以控制虫害。图2为南岸农田中该甲虫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图2中,使用杀虫剂R后,甲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B点仍有极少数抗药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与A点相比,B点种群中抗杀虫剂R的甲虫比例增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据图2可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开始,南岸农田开始放养青蛙。
(2)河的南岸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里都有此种甲虫种群,若调查发现其中甲虫的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表所示,

马铃薯地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4000

1500

500

1000

1000

500

500

500

500

10000

玉米地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据表推测,马铃薯地比玉米地甲虫的基因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低)。
(3)若在河的北岸也发现了相似的甲虫种群,两岸甲虫的飞行极限距离都为50米,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发现它们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的甲虫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多选)
A.遗传多样性B.地理隔离C.生殖隔离D.物种多样性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8.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分类上属哺乳纲食肉目。体型似熊,但分布地区和喜食竹子方面同小熊猫相似。科学家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并绘制进化图,如图。

   

(1)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测定不同物种DNA片段中核苷酸的差异率,属于生物进化的______证据。大熊猫属于哺乳纲中食肉动物,可其食物中99%是竹子,这与它发达的臼齿有关,科学家是通过______证据判断大熊猫进化过程中臼齿出现的时期。(编号选填)
①直接证据       ②间接证据       ③微观证据       ④化石证据 ⑤胚胎学证据       ⑥比较解剖学证据       ⑦细胞生物学证据       ⑧分子生物学证据
(2)据图判断大熊猫与马来熊DNA片段中核苷酸的差异率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大熊猫与小熊猫的差异率。棕熊与______的亲缘关系最近。
第四纪大冰期,大熊猫的祖先——小种大熊猫从云南扩散至广西,广西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流,成为了生物的“避难所”,从而加剧了此地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小种大熊猫的食性从肉食性逐渐进化为植食性(吃竹子)。
(3)根据题意推测,下列关于小种大熊猫食性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种大熊猫的食性进化以种群为单位
B.小种大熊猫在肉食性动物的生存斗争中处于劣势
C.广西山地丰富的竹子起到了选择作用
D.竹子引发小种大熊猫吃竹子的可遗传变异
(4)第四纪大冰期,有些物种惨遭灭绝。关于灭绝的分析正确的是(       
A.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B.灭绝和新物种形成一样重要
C.灭绝为新物种创造了食物条件D.灭绝为新物种创造了生存空间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遗传与进化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4
多选题
2
非选择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遗传与进化
1,2,3,4,5,6,7,8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单选
20.65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单选
40.65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单选
50.65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单选
二、多选题
30.65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60.65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三、非选择题
70.65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解答题
80.65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解答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