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0 题号:10138832
Bt毒素是由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毒蛋白,对多种昆虫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而对人和其它脊椎动物没有毒性。
(1)以Bt毒蛋白为有效成分的农药长期使用,会导致害虫种群____,使药效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2)以家蚕为材料,研究昆虫抗药性遗传特性。测定生命力大致相同的多品种家蚕幼虫致死50%的Bt浓度(LC50),结果如下:

家蚕品种

A

B

C

D

E

F

G

H

LC50(mg/L)

59.4

37.5

94.2

118.6

118.6

118.7

129.0

>375


1研究人员欲选择敏感型和抗药型家蚕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据上表结果,最好选择家蚕品种是_______________
②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

亲本

实验一

♀抗药型

×♂敏感型

实验二

♀敏感型

×♂抗药型

实验三

实验一的

F1×抗药型

实验四

实验二的

F1×敏感型

实验五

实验一的

F1自交

实验六实验二的F1自交

子代

抗药型

0

0

67

0

37

34

敏感型

80

80

83

150

113

116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家蚕抗药型是由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性基因控制的;实验____的结果表明,F1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
(3)Bt毒蛋白与家蚕幼虫的中肠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穿孔,细胞裂解,幼虫死亡。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家蚕产生抗药性的原因,研究人员从实验一亲本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提取总RNA,获取cDNA,测定亲本受体基因碱基序列如图。

起始密码子

终止密码子

酪氨酸密码子

AUG/GUG

UAA/UAG

UAU/UAC


从分子水平推测家蚕抗药性产生的原是敏感型受体基因中插入3个碱基对,导致____(填写变异类型),进而在受体蛋白中插入一个氨基酸(酪氨酸),受体蛋白结构改变,使受体不能与Bt毒蛋白结合而产生抗药性。
(4)依据Bt受体基因设计的靶向sgRNA,可以与限制酶Cas9结合,定点切除受体基因的39个核苷酸。sgRNA和Cas9mRNA的混合物注射到____型家蚕受精卵中,若其发育成的家蚕幼虫表现为________,则进一步证明上述推测成立。
(5)基因编辑技术能精确靶向修饰生物体基因组特定位点,人为改造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请从利或弊某一方面说明该技术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金鱼草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着金鱼草的花色,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红花,Aa的植株开粉红花,aa的植株开白花。研究发现,A和a还与金鱼草花粉的育性密切相关,AA和aa产生的花粉均100%可育,但Aa产生的花粉50%可育。为进一步研究A和a与花粉育性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正反交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推断:粉红花金鱼草产生的含_____的花粉是不育的。让基因型为Aa的金鱼草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应是_____
(2)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H导入基因型为Aa的金鱼草愈伤组织中,培育出转基因植株M和N(假设只导入了一个抗虫基因,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植株M和N分别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红花不抗虫红花抗虫粉红花不抗虫粉红花抗虫白花抗虫
植株M自交后代1/4001/21/4
植株N自交后代1/121/41/125/121/6
根据表中结果推测:基因H除了可以抗虫外,对粉红花金鱼草花粉的育性也有影响,具体表现为_____,植株M中基因H插入到了_____染色体上,植株N中H基因插入到了_____染色体上。
(3)在植株N自交后代的粉红花抗虫个体中,有2/5的个体花粉100%可育,另外3/5的个体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所占比例是_____。让植株N自交后代中的红花抗虫个体与白花抗虫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粉红花不抗虫个体的概率是_____
2022-01-15更新 | 80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AIport综合征(AS)又称遗传性肾炎,血尿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因发病时间不同,病情轻重不一,以及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等,易漏诊。
(1)AS的主要病因是编码IV型胶原(构成肾小球基底膜)的A3、A4、A5基因中的一个或多个异常,使其表达产物a3、α4、Q5肽链中的一个或多个异常,导致三条肽链所形成的螺旋结构被破坏。已知A3、A4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A5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据此可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___(答出两点);A3、A4、A5基因互称为___基因。
(2)某家庭中丈夫正常,妻子患病,育有一儿一女(未出现血尿史)。医院对患者和家属做了基因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家庭成员(表型)A3正常A3异常A4正常A4异常A5正常A5异常
丈夫(正常)+++++-
妻子(患病)+++-++
儿子(?)+-+--+
女儿(?)-++-++
注:“+”表示有,“-”表示没有;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据检测结果推断:A3、A4、A5致病基因分别为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对于丈夫体细胞中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同学做出了错误的推断(如下图),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画出正确的示意图___

(3)若由A3异常和A4异常导致的AS发病率分别为1/90000和1/160000,则上述家庭中的女儿与一个无亲缘关系且正常的男性婚配,则他们所生男孩不患病的概率为___
2024-05-24更新 | 10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温敏雄性不育品系(高于临界温度时不育)可用于杂交种的制备,但遭遇低温天气时会导致制种失败。
(1)以水稻中花11为研究材料,诱导其发生突变,筛选获得一个温敏雄性不育品系s-1。将其与中花11杂交,F1自交,F2中可育与不育植株比例为3:1,可育与不育这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定律。
(2)为进一步确定s-1的雄性不育临界温度,以中花11和温敏雄性不育品系z(不育临界温度为26℃)为对照,取其花粉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如下图。

据图判断,与品系z相比,s-1的临界温度____,因此s-1更适合在农业生产制备杂交种时使用,其原因是:在水稻开花期偶发低温天气时,____
(3)科研人员同时得到温敏雄性不育品系s-2,其不育临界温度与s-1相同,据此推测s-1和s-2为同一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请从①~⑧中选择合适的植株和温度条件设计验证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填入ⅰ~ⅴ中相应的位置。
①s-1 ②s-2 ③品系z ④中花11 ⑤22℃ ⑥28℃ ⑦不结实 ⑧结实

i____;ii____;iii____;iv____;v____
(4)将s-1与抗白枯病水稻A杂交,获得F1,F1自交筛选雄性不育植株,再与____杂交,多次重复后,筛选获得抗白枯病的温敏雄性不育系品系B。另有水稻品系C高产但不抗白枯病,写出利用上述实验材料培育抗白枯病且高产的杂交种、以及繁育不育品系B的流程____
2024-04-03更新 | 2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