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6 题号:12439226
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流向示意图(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__(填图甲中字母),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则这一过程中,生产者对CO2的吸收量将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
(2)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__________法;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4)狼能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信息传递能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如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若E种群的总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总能量为1.6×108kJ,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__________kJ。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4~1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填“<”“=”或“>”)死亡率。第8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_________型,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_形曲线增长。
(3)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3中的曲线____________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____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若图3中曲线II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种群增长速率最高的对应点是____________,增长率最高的对应点是____________
(4)若某年气温明显升高,食物丰富,松鼠数量增多,但并没有呈现出“J”形增长的状态,这____________(“正反馈”、“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5)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____(填(“多”或“少”)。
2023-10-31更新 | 97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分析题:
(一)某科研人员进行了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他将种在同一条件下、同一时期的某禾本科植物的幼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处于自然条件下;②切去胚芽鞘尖端;③在尖端罩上黑纸罩;④在尖端以下套上黑纸筒。然后从暗处取出一起放至窗台,使光线由单侧照过来。试分析:
(1)四种幼苗的生长情况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直立不生长;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据此实验,可以推测:产生促进生长物质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此实验,还可以推测,幼苗接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光弯曲的部位在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二)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一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O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
调查日期(月—日)6—l06—15 6—20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数量(只/株)0.424.794l.58261.731181.941976.962175.632171.462173.23

(4)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5)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___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型,在__________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6)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2016-11-26更新 | 31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花生是我国常见的经济作物,在苗期常因虫害而减产。婆婆纳作为早春蜜源植物,花期较长,对花生苗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花生单作、花生与婆婆纳邻作的对比研究(试验田面积均为100m×100m)。图1表示花生种植区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图2是特定时间种植区3种害虫数量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食蚜蝇和瓢虫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成分),花蓟马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流向分解者。
(2)在花生种植区利用昆虫的趋黄性,采用黄巴黏虫板(20cm×25cm)进行诱捕,调查有关害虫的数量,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放置黄色黏虫板时,应采用_______________法(填一种取样方法)确定放置位点。
(3)图2结果表明,婆婆纳与花生邻作对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作用最明显。与5月30日相比,对照区6月8日花生蚜(可产生有翅蚜并迁飞)数量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科研人员统计了对照区花生、实验区花生和实验区婆婆纳植株上食蚜绳和瓢虫的数量,结果如图3。

由此推断,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
2022-10-26更新 | 1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