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分离特定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 >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13958242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之一,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我国已将纤维素发 酵生产酒精列入国家发展计划,利用纤维素废弃物代替粮食生产酒精的研究工作前景 广阔,其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纤维素原料→预处理→酶或酸水解糖化→酒精发酵→酒精
(1)纤维素水解糖化后,需要_________等微生物的作用发酵成酒精和 CO2,该过程需要的 条件为_____
(2)为了选育纤维素分解菌,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a.采集土样,加入一定量的无菌水制成土壤稀释液 。取土壤稀释液加 入_____的培养液中培养 48h,连续重复上述操作几次,重复操作的目的 是_________
b. 用_____法将菌液接种到富含纤维素的刚果红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选择_____的菌落作为初筛菌种。
(3)纤维素酶是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一种复合酶,某研究小组尝试分离纯化纤维素酶, 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原因是_________; 加入样品后,首先洗脱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蛋白质。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秸秆,条件温和且无污染。研究人员从农田中采集土样,筛选出分泌纤维素酶的菌株,并研究其产酶条件。
(1)纤维素分解菌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应该属于_____
(2)用_____的培养基可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若将菌液涂布在培养基培养后,发现菌落密集、连成一片,说明菌液浓度过_____,此时需要_____,才能获得单菌落。
(3)用刚果红染色法进一步筛选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下图中透明圈产生的原因是_____,图中最适合作为目标菌株的是_____
(4)得到纯化菌株后又进行多组实验,流程如下: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若以滤纸为底物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的酶活力可以表示为_____。为进一步提高菌株产酶能力,还可以探究_____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2016-11-26更新 | 22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同时含有维生素A及谷氨酸等物质经深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流程如下:

(1) 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经纤维素酶充分水解后的产物可被酵母菌利用发酵生产酒精,纤维素酶是一种_____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_____
(2)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并便于生产,需要对酿酒所需的酵母菌菌种进行临时保藏,临时保藏须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_____培养基上,但是这种保藏方法的缺点是_____
(3)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且受热易分解,不能采用_____法提取,但可采用萃取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材料选择时最好应选用_____(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鲜”)的玉米胚芽,不宜选用其他两种的原因是:_____
(4)玉米淀粉经酶解形成的葡萄糖可在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果糖,可采用固定化酶技术进行生产。固定化酶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_____的技术,制备玉米淀粉的固定酶时一般不宜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____
2021-01-08更新 | 20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伴随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资源丰富的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研究人员通过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利用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经发酵生产获得燃料乙醇。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土壤中某种霉菌能分泌纤维素酶,为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取土壤样品富集培养后,将菌液接种到以______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再经过多次诱变,获得高产菌株。该液体培养基从功能上属于______培养基。且配制培养基时,在灭菌_____(填“前”“后”)将pH调至_____(填“酸性”“中性”或“微碱性”)。
(3)若要进一步分离纯化并统计样品中活菌数,在5个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菌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28、211、236、267和356,该过程中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1mL菌液中的霉菌数量为____个;与显微镜直接计数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活菌数较少的原因是:______
(4)通过发酵工程进行乙醇发酵时,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____________以了解发酵进程。
2023-08-02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