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进化 > 生物的进化综合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36 题号:15101358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具有包膜结构的RNA 病毒,该病毒依靠蛋白S识别靶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以侵染人体细胞;科研人员通过培养某新冠康复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得抗体,抗体能阻断病毒S蛋白与ACE2受体的结合(如下图1),并经小鼠实验证明能降低感染小鼠肺部的病毒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T2噬菌体相比,SARS-CoV-2中特有碱基是__________,该病毒突变率较__________
(2)SARS-CoV-2 除感染肺部外,有些患者还出现肠道感染,推测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
(3)新冠康复者外周血中的抗体是由__________分泌的,参与抗体合成与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____,图中抗体具有与__________分子相似的结构域。
(4)研究人员分析来自公共数据库103株SARS-CoV-2的基因组,发现在一个保守序列的28144位点编码的氨基酸,约70%的病毒为亮氨酸(L),定义该类病毒为L型病毒,约30%病毒对应的氨基酸为丝氨酸(S),定义该类病毒为S型病毒。
①通过与其他近缘冠状病毒的该保守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其他近缘冠状病毒在28144位点与S型病毒相同,而与L型病毒不同,据此初步推测__________
A.L型由S型进化而来                 B.S型由L型进化而来               C.S型和L型无亲缘关系
②按照从患者体内提取病毒的时间和病毒类型,对SARS-CoV-2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患者主要感染的是__________型病毒,尤其在1月7日__________更明显。科研人员据此推测该类型病毒的传播能力更强、潜伏期更短,随着医疗和隔离措施的实施,__________型病毒面临的选择淘汰压力更大,SARS-CoV-2毒株群体的__________发生了定向改变,病毒类型所占比例发生了变化。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遗传现象与基因的传递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现有基因型为Aa的小麦,A和a不影响个体生活力,且不考虑基因突变,若进行连续多代自交,A的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进行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F2中Aa占___________
(3)果蝇细眼(C)对粗眼(c)显性,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个体繁殖力相同,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自由交配得到F1个体5000只,其中粗眼果蝇约450只。则亲本果蝇细眼和粗眼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病是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正常人群中每40人有1人是该病携带者。现有一正常男性(其父母都正常,但妹妹是该病患者)与一名正常女性婚配,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2021-10-18更新 | 24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帝王蝶是世界上唯一能长距离迁徙的蝴蝶,其幼虫只摄食一种叫乳草的植物,乳草会分泌 一种名为强心甾的毒素,有资料研究显示,过量摄入强心甾对除帝王蝶幼虫以外其他的动物来说都是有毒的,会导致死亡。
(1)钠钾泵在许多动物细胞膜上均有存在,它能通过主动转运控制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浓度, 因此从膜蛋白功能的角度看,钠钾泵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强心甾能与细胞膜表面的钠钾泵结合,抑制其主动转运功能,从而导致细胞内外________________失衡,使细胞破裂。
(2)科学家猜测:帝王蝶的钠钾泵基因可能发生了突变,使其获得了对强心甾的抗性。为研究帝王蝶钠钾泵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并获得相应的蛋白产物,科学家尝试从帝王蝶基因组中获取该基因,并对其进行扩增;科学家选用合适的__________、DNA 连接酶和载体构建重组 DNA 分子,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以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
(3)通过基因测序,发现帝王蝶钠 钾泵基因中的突变会导致其蛋白产物中有 3 处氨基酸种类与其他昆虫不同,分别是第 111、119 和 122 位氨基酸,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上述 3 个位点的突变使得帝王蝶膜结构上钠钾泵的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强心甾无法与其结合,由此验证了之前的猜测。
(4)为进一步研究上述突变位点的作用,科学家使用 CRISPR/Cas9 技术在果蝇中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该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在 DNA 分子中特定的序列处剪切 DNA 分子并进行编辑。研究人员将基因 编辑所需的各种元件同时导入果蝇受精卵细胞中,对钠钾泵基因上的相应位点进行编辑,实验 结果如下:
突变情况神经系统功能强心甾抗性

无突变

+++

-

111

+

+

119

+++

-

122

--

++

111+119

++

++

122+119

+

+++

111+119+122

++

++++


注:“+”表示神经系统功能正常或有强心甾抗性“-”表示神经系统功能不正常或没有强心甾抗性
根据上表分析,可以推断出:_____突变对果蝇正常生存影响最小,__________突变则可能是在帝王蝶进化过程中最后出现的,3 个位置先后出现的突变使得帝王蝶在保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前提下,还进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28更新 | 5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基因与环境的“共舞”
生物体的细胞中有一本生命之书——基因组。人的生命源于一个受精卵,初始的全能或多能细胞中的DNA,在转录因子的协同作用下被激活或抑制,让细胞走向不同的“命运”,最终在细胞中表达“一套特定组合”的基因。
生命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亿万年的进化让生命之书中蕴藏了应对环境变化的强大潜力。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始于染色质的解螺旋,各种转录因子结合到DNA上,启动表达。研究发现,这些过程中都存在着调控,这种调控不改变DNA序列,但会对基因进行修饰,从而引起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表型改变,并且有的改变是可遗传的,即表观遗传。例如DNA上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的改变,从而改变基因表达。表观遗传提供了基因何时、何处、合成何种RNA及蛋白的指令,从而更精确地控制着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是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机制,在环境变化时,生物可以通过重编程消除原有的表观遗传标记,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表观遗传标记,这样既适应了环境变化,也避免了DNA反复突变造成的染色体不稳定与遗传信息紊乱。
表观遗传与人的发育和疾病密不可分。胚胎发育早期,建立与子宫内环境相适应的表观遗传修饰是胚胎发育过程的核心任务。母体的饮食、供氧、感染、吸烟等与后代的高血压、II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表观遗传改变增加了患有特定疾病的风险,但人体可在相当程度上忍受这些改变而不发病,经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持续压力,表观修饰的弹性被耗尽,细胞或者组织再也无法正常行使功能,从而产生疾病。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分子遗传学则认为基因型决定生物个体的表型。然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并不是那么简单,表观遗传对遗传观的冲击,也使进化观的讨论更加复杂。
生命本质上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基因与环境的“共舞”,才会奏响生命与环境相适应、协同进化的美妙“乐章”。
(1)全能或多能细胞走向不同“命运”的过程称为_______,依据本文,这一过程是________的结果。
(2)遗传学家提出中心法则,概括了自然界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请在方框内绘出已概括的中心法则图_______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属于表观遗传,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__发生了改变。
(4)人们用“病来如山倒”形容疾病的发生比较突然。请结合文中内容,用30字内的一句话,作为反驳这种观点的内容:_______
(5)在进化上,有一种观点叫做“获得性遗传”,认为“获得的变异可遗传给后代”。从基因与环境关系角度,这种观点是否有科学依据?请结合本文阐述理由:_______
2020-05-10更新 | 6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