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9 题号:15414615
利用鸭的杂食特性,稻鸭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进行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次生演替
B.分析数据可知,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
C.稻鸭共作能显著升高了稻田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D.圆田螺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种群密度效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重要的法则:①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物种个体平均重量W与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最后Ki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定法则;②随着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即自疏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产量恒定法则保障了种群成员间既不互相吸引也不互相排斥
B.自疏现象导致种群内不同个体各自占据的生态位差异性增大
C.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D.自疏现象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也是对不利生长环境的一种适应
2022-02-03更新 | 396次组卷
【推荐2】研究人员研究了某区域中蓝马鸡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R)RA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年和B年的R值相等,蓝马鸡种群数量相同
B.B年和C年蓝马鸡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O~E年间蓝马鸡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易脱落则结果偏大
2024-02-23更新 | 39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相符的是(   
A.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C.用样方法研究车前草的种群密度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
2017-07-21更新 | 2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