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6 题号:15433163
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这些牧草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如图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____结构。
(4)生态系统的功能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外,还有信息传递。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B.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时,系统内信息传递的形式趋于单一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能否都用样方法?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危害作物的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增加,通过_________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___的利用率。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复合种植园中,腐生性昆虫属于___。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___结构更为复杂,___稳定性更高。
2016-11-26更新 | 73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同学甲用200mL稻草汁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研究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等,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调查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主要是受资源和____________等方面的限制,种群内部生物因素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大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
(2)研究发现,光照会导致大草履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同学甲推测:光照通过抑制稻草汁培养液中枯草芽孢杆菌等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使大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降低。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不考虑温度、pH、培养时间以及实验重复次数)。
2024-04-30更新 | 14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酵母菌计数。在“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常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
(2)在生物群落内,各种动植物通过营养关系形成了______________,它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3)林业科研人员在进行生态调查时统计了甲、乙两生态系统的数据:甲地有670种低等植物、139种高等植物,约1000种动物;乙地有840种低等植物、2888种高等植物,已知动物约5000余种,其中脊椎动物475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a、从群落层面看,______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甲、乙两生态系统在遭遇到同样强度不利条件干扰时,甲生态系统恢复到原状态所需时间较乙生态系统更____(填“长”或“短”),其原因是甲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2-03更新 | 1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