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 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42 题号:15586935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科学家发现水稻基因pls1突变株比野生型水稻(WT)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图1是水稻光合作用部分过程。(其中A~G表示物质,①表示反应过程。)

(1)图1中过程①的反应场所是_______________,直接影响该反应的外界因素为_______________
(2)据图1推测,图中G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高温干旱的条件下植物容易因失水过多代谢缓慢。图2为某高温干旱地区一天中部分时段的光照强度变化和相对湿度变化,图3是pls1突变株和野生型(WT)水稻在图2条件下的叶卷曲度变化。

(3)据图2和图3分析,与7:30比较,可推测两种水稻在午间11:30时(       
A.pls1突变株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上升
B.叶卷曲度提高直接影响了pls1突变株的光反应
C.野生型水稻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上升
D.野生型水稻叶卷曲度低不一定有利于光合作用

检测pls1突变株水稻和野生型水稻叶片在中午11:30时的各项指标如表所示:
品种细胞壁果胶含量(g/kg)细胞含水量(%)气孔相对开放度(%)CO2吸收速率(mg/cm2
pls1突变株水稻15.3365713.82
野生型水稻9.1551322.63
(4)根据表及图2、3信息,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说明pls1突变株比野生型水稻更适合在高温干旱地区种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将5mL小球藻浓缩液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注入适量清水,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实验,用仪器记录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从第5min起给予光照,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0〜5min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在5〜15min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3)如果小球藻的呼吸速率不变,在5〜15min之间,小球藻的光合作用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___________摩尔/分钟。
(4)溴甲酚紫能在植物生理活动的酸碱范围内灵敏地变色,pH>6.7时呈紫色,pH<6.7时呈黄色。在上述实验的容器中滴入适量溴甲酚紫指示剂,实验的第5min溶液最可能呈____________,第15min时溶液最可能呈____________
2018-07-29更新 | 43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高温干旱是水稻高产、优质的制约因素之一。PSⅡ是叶绿体的光反应系统,主要由D蛋白、光合色素等物质组成,可裂解水并进行电子传递。为探究持续高温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以J935 和J535两个处于灌浆期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进行平均日温为26 ℃处理(NT)、平均日温为33℃处理(HT),处理周期为整个灌浆期,结果发现HT组总叶绿素含量降低。回答下列问题:
(1)PSⅡ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后,裂解水生成____,并产生2个电子,电子经传递后,可用于____结合形成 NADPH,NADPH在暗反应中的作用有____
(2)检测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需要先提取和分离色素,提取和分离色素常用的试剂分别为____;据题分析,高温处理后灌浆期水稻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
(3)高温处理20天后,检测叶绿体中的 D 蛋白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Actin 基因的表达稳定,可作为其他基因表达情况的参照。
①据图分析,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损伤机制为:____。②除检测D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还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D 蛋白在叶绿体的分布情况,以进一步研究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损伤机制。具体做法是用____标记抗体探针,用一定方法处理后使其进入细胞检测D蛋白。
2024-02-22更新 | 6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图1)。光补偿点是指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光,叶绿体中色素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1四个物种中,最耐阴的物种是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大于1450μmol·m-2·s-1时,限制马尾松幼苗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光照强度小于68μmol·m-2·s-1时,苦槠幼苗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去路是________
(4)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干旱胁迫对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将长势一致的苦槠幼苗平均分成对照组、干旱处理、干旱后恢复供水三组,只给予成熟叶14CO2,检测成熟叶14CO2光合产物滞留量;一段时间后,检测光合产物在细根、幼叶和茎尖部位的分配情况(如图2)。
①由图2可知,干旱胁迫会导致成熟叶光合产物的输出量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②与干旱处理时相比,干旱后恢复供水,生长更显著的是___________(填“细根”或“幼叶和茎尖”),判断依据是_______
③大多数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闭合,称为“气孔振荡”,“气孔振荡”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其原因_____
2022-11-08更新 | 4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