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3 题号:15848528
某种两性花植物的花色有白色、黄色和红色三种,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花色与基因型之间的部分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型基因型
白花A_B_C_
黄花aabbcc
红花除上述基因型外

现选择甲、乙、丙三种植株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其中植株乙开黄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P   甲×乙→F1   红花:白花:黄花=6:1:1。
实验二:P   甲×丙→F1   红花:白花:黄花=12:3:1。
(1)甲、丙植株的花色分别为______________。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和实验二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DNA复制时,若某植株的基因A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被碱基T所替代(记为基因A1),另一条链不变,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基因A的数量:基因A1的数量=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株红花植株Q(已知该植株同时含有a、b、c基因),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_____种。若要进一步确定该红花植株Q的基因型范围(即含一个显性基因还是两个不同的显性基因),请简要说明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野生型(均为纯合体)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部分突变型果蝇性状及其基因如下表所示。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突变类型

表现型

基因型

基因所在染色体

黑体

ee

残翅

vv

焦刚毛

aa


(1)选用甲果蝇与乙果蝇(甲、乙果蝇除表格所列外,其余基因和野生型相同)杂交,得到F1,再让F1雌雄交配得到F2,预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说明两对基因遵循___________定律。
(2)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野生型雌蝇杂交后,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如下表:

F2

直刚毛灰体

直刚毛黑体

焦刚毛黑体

焦刚毛黑体

雌性

61

19

0

0

雄性

32

11

27

10


则焦刚毛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该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3)若第(2)问杂交实验结果中F2出现了一只XXY的直刚毛雌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这只果蝇的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推测该果蝇出现的原因为:F1中的____________果蝇(填“雌”、“雄”或“雌或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出现异常,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判断该果蝇的基因型。
2020-08-03更新 | 47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玉米的抗病(A)和不抗病(a)、高秆(B)和矮秆(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
实验二: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请回答:
(1)若要检测白化苗是否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最简便快速的方案是____
(2)若对白化苗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其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此实事表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根细胞膜上Mg+(合成叶绿素的成分)载体的一个氨基酸是色氨酸(密码子只为UGG一种),则运载该氨基酸的转运RNA上三个碱基(反密码子)为_____,如果mRNA上UGG因为基因突变成为UGC,则该玉米植株____(选填“是”或“否”)为白化苗。
(4)若利用高秆抗病玉米培育固氮新品种。获取目的基因时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如果使用植物病毒为运载体,则该病毒必须是以____为遗传物质的病毒。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玉米受体细胞培育成玉米植株表现了_____________
(5)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____等育种技术。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诱导染色体恢复正常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6)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
(7)选取F1中全部抗病高秆植株进行自交获得F2,F2中全部抗病高秆植株再自交获得F3,则F3中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为____
2016-11-26更新 | 19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突变体是研究功能基因组的前提,转座子是基因组中可以移动的 DNA 序列。科研人员将玉米转座子进行改造,改造后的 Ac 转座子能够合成转座酶,但是由于缺失两端的转座序列而丧失转移能力。Ds 转座子不能合成转座酶,因此单独存在时也不能发生转移,只有同时存在 Ac 和Ds 时,Ds 才能以一定的频率从原位点切离插入到任意新位点中,同时使功能基因得以破坏或恢复。现将玉米转座子引入到水稻的 DNA 中,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到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株,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将Ac 和 Ds 分别导入水稻细胞,获得 Ac 和Ds 的转化植株,流程如下。
①首先将构建的 Ac 转座载体和Ds 转座载体分别与________混合培养。
②取水稻未成熟种子,消毒后接种于含有_____(答两类物质)以及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因愈伤组织具有_____特点,常作为基因工程的理想受体。
③将完成转化的愈伤组织接种于含有______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培养后获得抗性植株,即 F0代。
(2)为了便于对转座突变体的功能基因进行研究和定位,筛选 T-DNA   单拷贝插入,但没有表型突变的Ac 和 Ds 转基因植株 F0,杂交获得 F1代。通过 PCR 技术从中筛选出目标 F1植株(转座子插入法构建的突变体库中的植株),理论上目标F1植株占 F1个体总数的______。请从下图中任选一种目标F1______(填A 或B),画出其相应亲本 F0植株的基因组成及在染色体的位置______

(3)目标 F1 代植株自交获得F2代,可在苗期喷洒除草剂筛选转座突变体,理由是___。研究发现有些发生转座的植株并没有表型的变化,请分析原因_____(写出两种)。
(4)科研人员在众多转座突变体中发现一矮秆突变株,让其自交并筛选仅含有 Ds 而无 Ac 的植株,目的是____,并用Ds 做标签在基因组中定位且分离出矮秆基因。
2022-05-29更新 | 6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