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功能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6 题号:16686493
在我国农村70%的农户缺少燃料、饲料、肥料,由于上述“三料”都依赖作物的秸秆、骨骼、麦麸等农副产品和薪、柴等生物质(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的有机物),迫使农民不断地对林灌草地进行滥采滥伐,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2020年中国碳中和国际峰会提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为农村沼气池结构简图,进料口添加的物质为人畜粪便、秸秆,出料口的沼渣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及食用菌的培养基,沼液通入养鱼池用于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鱼的饲料;沼气可以做燃料。沼气工程充分利用了_____________原理,实现了能量的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2)保护林冠草地改善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
(3)生态环境改善后,吸引了很多鸟类和小动物迁入、定居,使林灌草地生机盎然,人类对林灌草地滥采滥伐到保护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在该地生物群落演替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如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⑧表示过程:甲表示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生产者_____________,消费者通过食物网取食利用,分解者_____________

(5)为尽早实现“碳中和”,我们一方面要通过_____________增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对CO2吸收,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潮间带是从潮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位置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区域,具有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双重特征。研究人员对某海岛潮间带的底栖海藻进行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底栖海藻种类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调查发现藻类种类数在春夏秋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潮间带的藻类种类数在夏季少于春季,从非生物因素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海参养殖区,若大型藻类硬毛藻大量繁殖,会导致海参被缠绕致死。采用水泵将底层淤泥冲起,可使海参的食物来源—底栖微型海藻被冲起后悬浮,再吸附于硬毛藻的表面并大量繁殖,使其生长缓慢,底栖海藻与硬毛藻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种操作的实践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带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大型褐藻,养殖户将海带与以微型底栖海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进行立体养殖,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海带和海参分别属于____________,在立体养殖中,两者互惠互利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26更新 | 34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图为温带草原食物网部分图解,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老鹰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___营养级。
(2)调查该生态系统中兔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
(3)鹰与蛇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
(4)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
(6)下表是五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
能量(kJ)1.4×1091.2×1091.6×1081.8×1083.9×107
X含量(mg/L)0.0370.0360.350.393.4

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请绘出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_____
2016-11-26更新 | 239次组卷
【推荐3】某校园池塘中淤泥堆积、落叶腐烂、浮游植物滋生、鱼类死亡。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校方对池塘进行了生态改造,并引入了锦鲤等观赏鱼类和荷花,池塘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回答下列问题:
(1)夏季来临,池塘中分解者大量滋生,水体溶氧量下降,导致鱼类死亡,分解者分解死亡的鱼类又消耗更多氧气,水体溶解氧进一步下降,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调节,并常常使生态系统_______稳态。分解者代谢旺盛也导致_______增多,使浮游植物大量滋生。
(2)池塘改造过程迅速改变了原有的群落外貌,说明人为因素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改造后的池塘处于._______(顶极/非顶极)状态。为了维持池塘的稳态,需要有相应的_______的补充输入。
(3)为了调查池塘中锦鲤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法。也可用两次捕捞的差值进行估算,比如:当第一天一网捕捞有8条锦鲤,并不再放回,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6条锦鲤。假设锦鲤始终保持相对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锦鲤的初始数量约为_______条。将不同时间的调查结果转换成坐标曲线,这种曲线模型可以直观地反映出_______
2023-11-18更新 | 4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