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功能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碳循环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6 题号:21413212
“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下图是某地区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

   

(1)“藻-贝”共生养殖模式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的原理包括___(答出两点),应用上述基本原理时需考虑的问题有___(答出点即可)。
(2)通过检测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海水的相关指标,结合图1和图2分析,养殖区可降低表层海水CO2相对含量的原因主要是___。此外,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了有机物沿___传递,增加了有机碳的储存;同时由图可知,贝类还可通过___来降低海水中的CO2
(3)综合以上原因分析,“藻-贝”共生的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海洋生物对海洋CO2的吸收,从而促进___,进而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助力“碳中和”。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为研究外来植物的引入对本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展开了相关实验。研究人员构建多个实验生态系统,并在所有实验系统外均用透光的网膜隔离,然后测定不同实验系统(引入的外来植物比例不同)的部分指标如图所示: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要维持碳平衡,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率大致相等。
(2)研究人员在所有实验系统外均用透光的网膜隔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图中结果显示,随外来植物所占比例升高,____________
随着引入的外来植物快速生长,输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增加,沿__________________流动,进而影响系统内其他生物的生物量。
(4)近期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即通过某种方式抵消生态系统产生的CO2,实现CO2“零排放”。根据实验结果及所学知识,辩证分析引入快速生长的外来植物对碳中和的利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06更新 | 16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通过上左图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_______________
(2)若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___。设上左图中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上右图所示的关系,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D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5×108kJ,则A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在____________kJ之间。
(3)④表示__________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
(4)由上左图可得: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2021-01-12更新 | 6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碳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有_______个营养级。
(2)从图中可看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能量流动在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的形式进行。图中热能数值为_____J/(cm2•a)
(3)从图中可看出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不同特点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循环主要以__的形式进行。
(4)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使能量______
(5)图中A返绿时能为C取食提供信息;同时A需要足够长的光照时间才能开花。前者说明_________,后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3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