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免疫调节 > 特异性免疫 > 体液免疫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7 题号:17210432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1)~(4)题。
20世纪70年代,哈维·阿尔特发现了一种通过输血途径感染的新型慢性肝炎—丙肝,但由于技术限制未能分离出相应的病原体。十几年后迈克尔·霍顿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了丙肝病毒(HCV)的RNA片段。查理斯·莱斯比较了大量从丙肝患者体内分离出的HCV-RNA,找到了HCV的“共有序列”,将其注入到黑猩猩体内后引起了丙肝感染,建立了目前唯一能模拟HCV感染的动物模型,最终确认HCV就是引发丙肝的真正“元凶”。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丙肝病毒”方面的贡献而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HC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其基因组可编码至少10种蛋白质,包括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编码E1、E2包膜蛋白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使HCV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防御而难以被清除。非结构蛋白NS3和NS4A可形成蛋白酶复合物,对HCV复制过程中的多聚蛋白进行加工;NS5A参与病毒的复制和组装,NS5B则是一种RNA聚合酶。编码这几种非结构蛋白的基因序列在HCV中相对稳定。HCV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进行R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组装成新的病毒后释放,会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过去10年内,全球HCV感染人数高达2亿,其中约15%~35%的感染者在急性期可自发清除病毒,但大多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慢性丙肝患者在感染后的20~30年,有10%~20%会发展为肝硬化,其中1%~5%肝硬化患者会发展为肝癌。由于HCV感染者在慢性肝炎期几乎无症状,很容易造成感染的进一步扩散。迄今为止,HCV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没有用于预防的特异性疫苗。因此如何防止HCV传播及持续感染并最终消灭HCV,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面临的共同研究课题。
(1)在HCV感染的急性期,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_____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识别HCV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_____细胞与B细胞结合,为其提供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_____发挥免疫效应。此外,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发生_____免疫应答。
(2)当HCV感染进入慢性期后,由于病毒蛋白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对HCV的免疫应答效果差,病毒难以被清除,尽早检测确诊成为防治丙肝的关键。下列受检者血液中的哪些指标可以作为诊断依据_____。
A.HCV抗体B.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C.HCVRNAD.细胞因子
(3)目前已经开发出系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使丙肝治愈率高达90%以上。DAAs都属于病毒蛋白抑制剂,作用的靶点包括非结构蛋白NS3、NS4A、NS5A、NS5B等。研究人员发现包膜蛋白E1不适合作为药物靶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WHO提出2030年要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丙肝,结合文中信息,提出两种你认为可行的措施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包膜表面有一种刺突蛋白(S蛋白)其侵染宿主细胞的部分过程如图1所示。图2是最新研发的防治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工作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冠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_____;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_____。日常生活中,提倡佩戴口罩的目的是_____
(2)图1中,病毒的入侵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_____的结构特点。组成病毒包膜的化学成分中,除蛋白质外还可能含有_____
(3)图2中,接种mRNA疫苗后,人体内_____(选填“会”、“不会”)产生完整的病毒。
(4)图2中的细胞X可在_____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其由_____细胞发育而来,它将病毒的抗原提呈给_____细胞,使之激活并分泌_____,随之分泌物将作用于_____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发生免疫应答。
2023-11-24更新 | 4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图为其初次侵入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发生的增殖过程及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①~④代表相关过程,APC为抗原呈递细胞,a~g代表免疫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导致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______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
(2)图中的免疫细胞a、b、e的共同点有      
A.它们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成熟
B.它们的细胞表面都有受体,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
C.受刺激后,都可以经历活化、增殖过程
D.它们都能分泌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
(3)图中免疫细胞b的活化除了图中所示信号外,还需要___________信号刺激。
(4)制备的mRNA疫苗常用脂质体包裹后才用于接种。请尝试分析用脂质体包裹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2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

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过程中此特异性结合共发生____次。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为_________,结果为阴性。
2023-05-17更新 | 17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图1为吞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吞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信号分子VEGF-C的表达。VEGFR-3形成反馈环路,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的发生。图2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1)图1中VEGFR-3本质是___,图1中的细胞在图2中对应是细胞___
(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___,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
(3)伤口处往往会化脓,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死亡留下的“尸体”,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的现象,属于___
(4)图2中物质I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
(5)图2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当病菌再次入侵时,该细胞可由___分化而成。
2023-01-31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