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 育种(旧) > 杂交育种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7 题号:17294073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近年来常用单倍体育种技术使水稀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请回答相关问题:
(1)水稻(2n=24),基因组测序只需测12条染色体,原因是_______
(2)研究者发现一种水稻突变体(M),用M的花粉给普通水稻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彩粒(胚是单倍体)。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电泳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如下图。

从图中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籽粒的胚是由_______发育而来。
②水稻籽粒形状由A、a与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B同时存在时籽粒为椭圆形,其余籽粒全为细长形。椭圆形与细长形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细长粒:椭圆粒=5:3,推测细长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
③将水稻籽粒形状作为标记形状,用于筛选M与普通水稻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

请根据F1籽粒形状写出单倍体的表型及基因型_______
(3)现有高产抗倒伏细长粒(G)、抗旱抗病椭圆粒(H)两纯合品系,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完成以下育种流程:
_________
②根据籽粒形状挑出单倍体;
________
④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可育个体。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研究小组从某水稻研究所获得了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甲品种水稻和可育的乙品种水稻,之后进行了有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H/h控制,H对h完全显性,I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
PF1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现型
甲与乙杂交全部可育一半全部可育
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1)基因H/h和I/i的遗传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___________(填“H”或“h”)会导致水稻雄性不育。
(2)F2中雄性不育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可育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4)现有各种基因型的可育水稻,若要从中挑选出纯合子用于育种工作。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
2022-03-28更新 | 15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新品种
b.甲品种×乙品种→Fl→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e.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带入乙种生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1)a方法属于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必定是纯合子。
(2)b方法与第(1)种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应属于多倍体,它们往往表现为______________等特点;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应当是___________ (干燥的、萌发的、休眠的);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其变异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是对人类有益的、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全是对人类有害的)。
(5)e方法培育出的新类型生物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某基因的遗传信息,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4-14更新 | 18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玉米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1)玉米雄性不育系在杂交中常作为____,使子代获得____
(2)雄性不育系常存在着不育性状不稳定等问题。我国科研工作者为此开展了以下研究。
①研究发现,Z基因在花粉中特异性表达,是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研究者首先利用____法将Z基因导入玉米细胞,最终获得转基因杂合玉米品系Z580E12,然后将其花粉分别授予母本Z58和Z580E12,对花粉管的发育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花粉管发育情况统计结果

母本

花粉管长度正常

花粉管长度缩短

比例

Z58

46

54

1∶1.17

Z580E12

47

53

1∶1.13

②结果表明,上述花粉管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由于Z基因____从而可以导致玉米雄性不育。
(3)IPE1是玉米正常形成花粉所必需的基因,研究者获得了其纯合突变品系ipe1雄性不育系。为解决其无法通过自交留种的问题,研究者将一个“基因盒子”导入该品系(图1),得到了4个转基因杂合株系P1~P4,然后分别将其花粉授予野生品系wc,结果见表2。

表2   花粉管发育和结种情况统计结果

杂交组合

花粉管发育正常∶异常

种子无荧光∶有荧光

♀wc×♂P1

1∶1.11

1∶0

♀wc×♂P2

1∶1.08

1∶0

♀wc×♂P3

1∶0

1.05∶1

♀wc×♂P4

1∶0

1.02∶1

①由于转入了____基因,四个株系均可以正常产生花粉。
②以上结果显示____是成功构建的株系。不成功株系中,____基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可能造成____问题。
③在答题卡上补全棋盘格以解释通过成功株系的自交使ipe1雄性不育系能够保持下去的原因。____

雌配子

雄配子
ipe1(可育)ipe1-基因盒子(可育)


ipe1/ipe1

无荧光种子





2024-06-07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