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8 题号:17849945
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牧场内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g的为幼龄鼠,体重≥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体重田鼠的数量统计表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1)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被捕获过一次的田鼠被再次捕获的几率会降低,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偏_______________。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2)由表1可知,该调查区域中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_____,年龄结构可以通过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
(3)为有效控制田鼠种群数量,常采取减少其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有学者认为,通过捕杀体重>90g的田鼠也可有效控制该区域内田鼠的种群数量,你觉得这个建议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该牧场内有一条“植物→田鼠→鼬”的食物链,研究人员对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单位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35×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①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
②田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J(hm2·a)。
③表2数据表明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草原中有黑尾鹿种群,也有其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1905年以来,该地黑尾鹿群保持在4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
(1)多数情况下鹿的雌雄个体常常分群活动,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来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草原上的雌鹿群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作一个种群。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___________特征。
(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是____________
(3)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原因____________
(4)美洲狮和狼一般不能将所有的鹿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3-23更新 | 562次组卷
【推荐2】三门峡黄河库区沼泽湿地是河南省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每年秋冬之交,来自蒙古国和西伯利亚的大天鹅千里迁徙,奔赴“天鹅之城”三门峡,在黄河岸畔40余万亩浅滩湿地栖息越冬。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公园能够吸引大量大天鹅栖息生活的主要原因是___;直接决定大天鹅种群密度变化的种群数量特征是___;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大天鹅的种群密度,若调查结果比实际值高,可能原因是___(答出两点)。
(2)黄河库区湿地中生长有大量芦苇、白茅,伴生有香蒲、曼佗罗、苍耳等,丰富的生物种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除此外,景色非常优美,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
(3)为进一步提升生态修复建设水平,三门峡市先期实施多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工程,以矿山生态修复、复耕复绿为重点,该生态工程应遵循___(答出2点即可)生态学基本原理。
2024-01-29更新 | 19次组卷
【推荐3】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地区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地区藏羚羊种群数目将增加。
(2)图2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它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____,原因是____
(3)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生态学家为解释此现象,提出如下假说:形态相同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为检验该假说的正确性,研究小组用狗(能将抛到草坪上的物体叼回来),质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适宜的橡胶圈和橡胶棒做了如表的模拟实验:

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

实验组

1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圈

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

2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棒

对照组

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模拟的对象是____。对照组应进行的实验处理是____,若____,则假说成立。
(4)图甲表示藏羚羊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甲图给出的信息,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乙图中____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与此类似。
②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图的____点可提供最大的持续产量。若甲图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高低可描述为____
2023-12-10更新 | 1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