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综合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4 题号:18549603
嗜热土壤微生物A菌能产生一种具有耐热性能的纤维素酶(简称“B酶”),为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组分中的C1,酶、Cx酶使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再通过_________酶将其分解为葡萄糖。
(2)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并进一步开展_________的实验,以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
(3)为了解B酶的特性,科研人员开展了以下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②。

据图分析,为高效利用B酶降解纤维素,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____。实验室分离纯化A菌时,需要将培养温度控制在上述温度,这对培养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回答2点)。
(4)本研究成功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的秸秆处理,与传统秸秆焚烧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__(回答2点)。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反硝化细菌能在无氧环境中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2NO3-+10e-+12H+→…N2O→N2),在处理工业污水、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想从一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耐高温(42℃)的反硝化细菌(目的菌),用于提升温度较高的工业污水的脱氮效率,具体流程如图所示(BTB培养基初始pH=6.8,BTB是酸碱指示剂,酸性条件下为黄色,中性条件下为绿色,碱性条件下为蓝色):

(1)BTB培养基灭菌后待平板凝固后,应倒置放在超净台上,目的是___________。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
(2)将污泥样品梯度稀释后,使用__________(填工具)将样液均匀涂布在BTB培养基上,放在__________环境中培养2~3天后,挑选周围显__________色的单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获得纯菌株。
(3)将纯菌株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若在培养瓶顶部检测到N2O,即可鉴定为目的菌。不能依据培养液中硝酸盐的浓度变低来鉴定目的菌,原因是__________
(4)为保持纯化后的微生物菌种的纯净,需要对菌种进行保藏。临时保藏的方法具有___________等缺点,它比较适合那些使用频率高的菌种的保藏。
(5)C/N(碳氮含量比)对反硝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科研人员测得不同C/N条件下目的菌对硝酸盐的去除率,结果如图所示:

科研人员提出,在利用目的菌株处理工业污水时,需要适当向污水中投放少量淀粉,据图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2023-04-23更新 | 9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如图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比较,二者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序号);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幽门螺杆菌____________
(2)沃伦和马歇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慢性胃炎活体标本时,意外地发现了某种细菌,而且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而在正常的胃窦黏膜中则无这种细菌。他们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关于慢性胃炎病因的假设。该假设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培养该菌过程中,发现了在某种细菌(简称W菌)的周围,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W菌接种在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W菌,在此培养基上再培养幽门螺杆菌,结果是幽门螺杆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①据材料分析,研究小组的同学对W菌周围的幽门螺杆菌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原因最可能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参照上述材料设计实验验证①中的假设。
A.方法步骤:
a.制备培养基: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的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
b.设置对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接种幽门螺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培养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
2020-08-26更新 | 90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扩展青霉是腐烂苹果中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其次级代谢产物棒曲霉素(Pat)是一种具有致突变作用的毒素。为研究腐烂苹果中Pat的分布,研究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病健交界处”为腐烂部位(病斑)与未腐烂部位的交界处。

(1)活化扩展青菌种使用的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其中NaNO3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接种至苹果前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目的除了活化菌种,也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蔗糖

NaNO3

MgSO4

KCl

FeSO4

KH2PO4

蒸馏水

30g

2g

0.5g

0.5g

0.01g

1g

1000ml

(2)取10ml活化的菌液加入90ml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取0.1ml稀释液涂布于培养基上。104倍稀释对应的三个平板菌落数量分别为32、40和36,每毫升菌液中扩展青霉的数量为____个,实验结果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测定病斑直径为1、2、3cm的苹果中①~⑤号部位的Pat 含量,结果如下图,根据图示结果分析,本实验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去除腐烂部位后的苹果是否建议食用?请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08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