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免疫调节 > 特异性免疫 > 体液免疫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58 题号:18666458
新冠病毒感染机体后,主要通过表面的S蛋白与靶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实现入侵。免疫系统对病毒进行免疫防御并产生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两种抗体及总抗体浓度变化常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主要侵入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从而完成初始感染过程。新冠病毒再次侵入内环境后,会引发人体产生___________,从而形成更多的___________和抗体,新冠病毒一旦侵入靶细胞内,则需要___________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水解破裂靶细胞。
(2)由图可知,“对易地流动人员实行集中隔离不少于14天”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急性感染后,机体进行首次应答,首先产生___________抗体,二次免疫反应中主要增加的抗体是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新冠疫苗的预防接种需要打加强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奥密克戎变异株BA.5由国外输入上海,变异株核酸已经出现突变,但原有疫苗依然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图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的原理图。首先将能够结合同一抗原的一对抗体(胶体金标记鼠IgG和鼠抗人IgG抗体)分别固定于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的结合垫与检测线(T线)上,结合垫上的抗体带有显色标记(胶体金标记)。在样品垫处滴加样品,样品中的抗原会向试纸条另一端流动,当流动至结合垫,样品中的抗原会与结合垫上的标记抗体结合,形成“标记鼠IgG—抗原”复合物;当样品流动至检测线时,抗原会被T线上的抗体捕获,形成___________复合物,随着T线上捕获抗原的不断增加,T线会出现红色。C线处固定了羊抗鼠IgG抗体,无论样品中是否含有待测抗原都会呈红色。所以抗原检测阳性的判断标准是观察到___________变红色。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会感染人和动物并引发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毒。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常常出现头晕头疼等不适,甚至出现发热症状,体温甚至可升高至39~40 ℃并保持一段时间,机体的各器官系统共同协作,清除病毒。其中部分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器官),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体内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热增多,使体温上升。
(2)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在体液免疫产生的相应抗体等作用下能消灭___________中的流感病毒;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在接受靶细胞的的信号后,会增殖并分化出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能加速这一过程;最终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巧妙配合下清除流感病毒。
(3)已知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原核细胞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达到消灭病原体的作用。当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这种现象是人体免疫失调中________
(4)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
2023-08-19更新 | 268次组卷
【推荐2】树突状细胞被活化后会移至淋巴组织中与T细胞或B细胞互相作用,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以刺激与控制适当的免疫反应。结合下面的免疫调节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G的名称是___
(2)细胞B的名称是___。在免疫反应中细胞B可由___增殖分化而来。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的血清注射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内,有助于患者康复,原因是___
(3)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细胞因子主要是由___合成分泌的。若内环境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减少,则会导致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原因是___
(4)细胞E与靶细胞F接触后,引起靶细胞F裂解,释放出的病毒最终被___清除。
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

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5)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免疫,物质II为___
(6)细胞B、C、D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___,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___。(填字母)
(7)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DC细胞外还有图甲中细胞___(填字母)等。
(8)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功能。
2023-12-22更新 | 14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通过肿瘤免疫治疗,可恢复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消灭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发展的功能,科研人员对这一机制进行研究。
(1)正常情况下,肿瘤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_______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后,分裂并分化,一部分新形成的细胞可以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接触并________所识别的肿瘤细胞。但是某些肿瘤细胞通过表达一些引起免疫异常的蛋白,从而“伪装”自己,导致机体免疫很难清除这些肿瘤细胞。
(2)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存在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蛋白,肿瘤细胞表面存在大量PD-L1蛋白。科研人员从小鼠脾脏分离出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PD-L1蛋白或非特异性蛋白处理,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如下图。

①本实验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大小的直接指标是_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抗体量变化                    B.3H胸苷掺入量                    C.PD-1蛋白的表达量变化
②实验结果说明,PD-L1蛋白与PD-1蛋白结合从而抑制T细胞增殖,其依据是______
(3)综合上述信息,对某些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追杀”作出的一种解释是______
(4)传统上常用抑制细胞分裂的化学药物来治疗癌症,如紫杉醇等。基于上述研究,科研人员研制出PD-1抗体或PD-L1抗体作为癌症免疫治疗的药物。与传统化疗相比,免疫治疗的主要优势和可能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
2022-11-04更新 | 6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