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 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18673592
甘薯是干旱地区的主栽作物。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喷施脱落酸(ABA)、α-萘乙酸(NAA) 和6-苄氨基嘌呤(6-BA)对甘薯抗旱性的影响。选择生长状态一致的同品种鲜食型甘薯,实验设正常供水( CK) 、轻度干旱( LD) 、轻度干旱+叶面喷施 ABA 溶液( LD+ABA) 、轻度干旱+叶面喷施 NAA 溶液( LD+NAA) 和轻度干旱+叶面喷施6- BA 溶液( LD+6-BA) 5种处理。于移栽后 20天和100天(即前期和后期2个时期)进行干旱处理,在每次干旱处理后第10天和第 11 天连续2 天喷施植物外源激素,移栽后40天和120天采样,测量不同时期甘薯干物质量和内源激素含量(数据见下表)。
喷施外源植物激素对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甘薯干物质量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干旱时期(d)

处理

生物量(200g鲜重中的干物质量)

细胞分裂素(ng·g-1FW)

生长素(ng·g-1FW)

脱落酸(ng·g-1FW)

20

CK

35.5

29.18

83.38

180.75

LD

24.08

22.21

69.51

228.82

LD+ABA

31.4

25.49

80.88

269.49

LD+NAA

32.89

27.74

91.35

231.97

LD+6-BA

34.24

28.88

81.80

233.42

100

CK

260.18

35.68

114.50

191.43

LD

210.36

25.69

75.75

247.36

LD+ABA

222.56

29.06

81.83

270.31

LD+NAA

212.35

28.02

88.13

251.49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 ______________;暗反应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
(2)干旱胁迫下,对甘薯生物量的降低能起到较大的缓解作用的措施是_____
A. 前期喷施NAA       B. 前期喷施6-BA       
C. 后期喷施6-BA       D. 后期喷施ABA
结合表中所示数据说明得出该结论的依据:_________
(3)叶片是干物质产生的源,是获得高产的基础,而叶片内源激素的协调作用是影响叶片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主要内在因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前期干旱胁迫导致甘薯内源激素含量发生变化,其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下降, 脱落酸含量上升
B.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喷施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均能抑制脱落酸的产生
C.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喷施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均能促进生长素的产生,其中以喷施NAA的效果最佳
D.在前期干旱胁迫下,喷施外源植物激素可以显著提高叶片气孔导度,显著降低 CO2从细胞间隙向叶绿体传递的阻力,显著增加暗反应对CO2的利用,进而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
(4)据表中信息及所学知识,论述干旱导致生物量下降的可能原因,并阐述机理。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鹿角菜是生活在近海海域的大型藻类,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修复价值,其生长受光照、二氧化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某科研小组研究了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鹿角菜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鹿角菜细胞中的叶绿素主要分布在_____上,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光。
(2)若将鹿角菜从低光转移到高光的环境中,待反应稳定之后NADP+的生成速率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对鹿角菜生长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
2023-02-05更新 | 172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图示光合作用过程;下表示不同光照条件下某植物的部分生长指标。图中的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蛋白质。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①(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不断运至细胞质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至叶绿体基质。

光照强度

平均叶面积(cm2)

气孔密度(个·mm-2)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13.6(100%)826(100%)4.33(100%)
20.3(149%)768(93%)4.17(96%)
28.4(209%)752(91%)3.87(89%)

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照
(1)图中物质b是________。c进入叶绿体后,与________结合参加①(卡尔文循环),该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________
(2)据上表分析:该植物“应对”弱光光照的生长“策略”有________________
(3)对强光下生长的该植物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
(4)据图分析: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①会被________,可能的机制是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叶绿体内磷酸丙糖浓度________(增加/减少),从叶绿体外转运进的磷酸减少使叶绿体内淀粉________
2019-03-15更新 | 23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实现将菠菜体内的“生物电池”一类囊体,跨物种递送到动物体衰老的细胞内,让动物细胞也获得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从而为延缓动物体表细胞的衰老提供路径。下图为菠菜类囊体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字母A、B、C代表物质,Ⅰ、Ⅱ表示膜上成分,请分析回答:

   

(1)类囊体膜可将光能转化为_____(填字母)中的化学能。据图推测,类囊体薄膜上的Ⅰ、Ⅱ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它们的作用是_____
(2)据图分析,类囊体的跨物种递送不仅能让动物细胞获得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还能为动物细胞提供_____(填物质),从而促进细胞呼吸,延缓细胞衰老。
(3)分泌型短肽C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研究者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究C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者检测拟南芥叶片不同发育阶段的C基因表达量,如图1所示,结果说明,分泌型短肽C参与调控叶片衰老,依据是_____

   

(4)已发现转录因子J参与调控衰老。研究者分别用外源C处理野生型拟南芥(WT)和J缺失突变体(J-)6天,检测叶绿素含量作为叶片衰老标志,如图2所示。结果说明C和J与叶片衰老的关系是_____
2024-04-19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