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8706728
同学甲以新鲜的葡萄为材料,用如图1所示的发酵装置来制作果酒、果醋;同学乙为了探究培养时间与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关系,将从葡萄皮上成功分离出的野生酵母菌分别接种于3个盛有等量同种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并放置在转速分别为210r/min、230r/min和250r/min的摇床上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排气口要连接一根长而弯曲的胶管,其目的是______;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通常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原因是______。制作葡萄酒时需将温度控制在______℃,原因是______
(2)用图1的装置酿酒结束后,若要直接转入果醋发酵,具体的操作方案为______。在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液pH的变化分别是______
(3)由图2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图2中培养8h后,3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限制因素是______(写出一点)。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最丰富。
(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
2022-08-23更新 | 34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题中曲线分析,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变化类似于“____”型曲线,在此增长模型中种群的增长率将____(增加、降低、保持不变)。
(2)为调查某地区成年环颈雉的数量,第一次捕获33只环颈雉。其中成年环颈雉24条,全部标记后放回。再次捕获时,共捕获28只环颈雉,其中22只成年环颈雉中具有标记物的有6只,据此推测该地区成年环颈雉的数量大约______只。研究发现被标记个体更容易被重新捕获,则该种群数量的估计值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按照上述环境种群增长的类似形式,以1941年初的种群数量为N0,1942年年初的种群数量为N1,依图中所给信息,计算出1943年年初该岛屿中环颈雉的个体数量约为______只。
(4)实际上,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最终环颈雉的数量会在______附近波动。
(5)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实验中,将1ml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共25个中格),所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分布如图B.若只以图中5个中格的统计为例,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数为______个/mL。
2021-12-12更新 | 26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在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培养方式(间隔不同的时间更换一次培养基)得到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更换培养基的间隔时间较短的是曲线______,曲线d是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
(2)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趋于降低,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______(答出两点)。
(3)计数时,若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统计,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4)若培养液的成分和体积不变,起始酵母菌的数量增加一倍,酵母菌种群的K值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2023-02-09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