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利用分离定律思维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531 题号:18966174
野生型果蝇的眼色有红眼、褐眼和白眼,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基因控制红色,b基因控制褐色,B对b为完全显性作用。A基因抑制B基因和b基因的表达,a无抑制作用。现用两个野生型纯合子雌雄果蝇交配,子代如下:

(1)从实验结果可知A(a)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
(2)F1中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F2中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让F2中白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后代出现红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
(3)若F1中白眼雄蝇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则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分裂_________(填“I”、“II”、“I或II”)未分离。
(4)果蝇Y染色体上有一H基因,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带有H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接到X染色体上。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受精卵不发育,含H基因的个体为雄性,不含H基因的个体为雌性。一个基因型为的受精卵中的H基因丢失,该果蝇可与一只体细胞中含两条性染色体但基因型未知的雄蝇杂交得F1,F1果蝇雌雄间随机杂交得F2。若F2果蝇中雌雄比例为7:8,则该未知雄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困难 (0.15)
【推荐1】有研究发现某种昆虫(性别决定为XY型)的2号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可影响它的性别、无B存在时,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个体发育为雄性不育个体;该昆虫体色中褐色(D)对灰色(d)为显性。为了研究其遗传特点,某小组让灰色雌性个体与褐色雄性个体杂交,所得F1中灰色雄性:褐色雌性:褐色雄性=4:3:1。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B、b和D、d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填“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
(2)亲本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其中不育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若F1自由交配产生F2则F2中褐色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F2雌性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024-02-07更新 | 241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2】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 现代常用汉语中,通常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对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而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科研工作若对五谷中的荞麦和水稻的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系列实验研究如下:
实验一: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花柱长度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亲本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数量

F2理论比

绿茎尖果X绿茎钝

红茎尖果

红茎尖果271 红茎钝果90

绿茎尖果211 绿茎钝果72

花柱长X花柱同长

花柱同长

花柱同长126 花柱长34

13:3


实验二:进一步对主茎颜色与花柱长度进行研究,结果如图。

实验三: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某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结果:商杆抗焫;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 1:1:4。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 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主茎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两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红色,那么实验一甲组合的F2理论比是 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的实际结果分析,红茎花柱长个体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 (用图中表示基因型的方法表示)。
(4)根据实验三分析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 _________ (填“遵循”和“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5)有人针对实验三实验结果做出了如下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 ________ 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若上述假说正确,则用F1自交,其后代中aabb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________________
2017-02-20更新 | 80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3】已知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基因g纯合会导致其雄性不育成为雌株。现将抗虫基因(B+)转入不抗虫的该种植物,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若干(假设转基因过程中,B+基因可插入到不同的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至多只插入一个B+基因,无抗虫基因用B-表示)。将某一纯合抗虫雌株(甲)与另一纯合抗虫正常株(乙)杂交,F1全为抗虫正常株。F1自交产生的F2表现型及数量:抗虫雌株193株、不抗虫雌株13株、抗虫正常株591株、不抗虫正常株39株。
回答下列问题:
(1)B+基因与B-基因(是/不是)_________等位基因,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1可产生___________种基因型配子。F2中出现抗虫与不抗虫的表现型及数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取F2中不抗虫正常株与甲进行杂交,子代(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子代(F3)随机授粉,F4中抗虫雌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上述F3中抗虫正常株的基因型,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
(4)在实际生产中,获得的转基因抗虫植株种植多代后,其抗虫能力呈下降趋势,其可能的原因是害虫种群_______________频率上升。为减缓转基因植株抗虫能力下降的趋势,可采用的种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2022-06-29更新 | 3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