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19278623
森林所在地区,一般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动植物种类繁多。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中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由于地形起伏的变化,在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种群,这体现了群落_____________结构。
(2)假设存在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松鼠,第二次捕获20只松鼠,其中10只有标记,该松鼠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只/hm2。若该方法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生活在我国安西自然保护区的普氏野马目前是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马。研究人员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监测普氏野马数量变化,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__(答出两点即可)。
(2)研究人员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监测普氏野马数量变化,拍照并对普氏野马阴影面积进行处理,影像如上图(参照单只普氏野马的影像大小确定普氏野马数量)。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答出一点即可)。但仍然会产生误差,推测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答出一点即可),普氏野马不适合用样方法调查的原因是____
(3)在导致普氏野马死亡的因素中,狼袭占比高达35%,狼袭属于影响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发展的____(填“密度制约因素”或“非密度制约因素”)。近年来,国家通过设立保护区修复栖息地,该区域内植被资源不断增加,小型野生动物明显增加,普氏野马种群增长率大幅提高,种群数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其原因是____(答两条)。
2023-12-23更新 | 5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宁波木犀是一种常绿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植物资源。其生长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
分子水平研究表明,宁波木犀和桂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同属于木犀属,因此常有人将宁波木犀当作野生桂花来利用而被大肆采挖,造成了宁波木樨野生资源数量急剧减少。

(1)图为不同区域宁波木樨海拔垂直分布格局,由图可知,宁波木樨垂直分布区域最广的是___省。下列最可能与造成如图分布格局无关的因素是_____
A.降水B.气温C.光照D.土壤
(2)调查发现,同一区域不同海拔的宁波木犀种群之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有________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宁波木犀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这属于______保护。为使其后代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最有效的繁殖方法是____
A.种子繁殖B.嫁接C.扦插D.植物组织培养
(4)调查某一区域内植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图3中ABCD所示为各种不同的取样方法,图中黑点表示被统计的宁波木犀,其中对取样的统计方法正确的有____

(5)研究者借助PCR技术对黄山、金华和南京地区的宁波木犀种群和桂花种群之间进行了遗传相似性研究,并绘制了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图(如图),由此推断_______亲缘关系最近。

A. 黄山和金华的宁波木犀
B. 黄山和南京的宁波木犀
C. 金华和南京的宁波木犀
D. 南京的宁波木犀和桂花
2019-11-07更新 | 6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如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 ,⑤表示_____________,⑥通过直接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__ 来影响种群密度。
(2)利用方法⑧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了不掺入主观因素,应做到________
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方格)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个。
2022-09-22更新 | 3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