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1 题号:19928943
某兴趣小组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

P

F1

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现型

甲与乙杂交

全部可育

一半全部可育

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1)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利用雄性不育植株培育杂交水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2)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
(3)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4)现有一雄性不育水稻丙及各种基因型的可育水稻,为确定水稻丙的基因型。将水稻丙与基因型为aabb的可育水稻杂交,观察后代植株的育性;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后代全是__________,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可育株∶雄性不育株=________,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一年生闭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其野生型植株均开红花,基因型为AABB。研究发现只要有一对等位基因发生隐性纯合,植株即开白花,其余基因型均开红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野生型植株繁殖的后代中,偶然发现极少数红花植株的子代中出现了1/4的白花植株,请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继续培养子代中得到的白花植株,其自然繁殖的后代均表现为白花。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白花植株只有两种类型,且与野生型植株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白花植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填“红花”或“白花”),说明这两种隐性突变基因不是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请继续设计杂交实验证明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该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进行的操作流程是______________
2019-03-20更新 | 19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玉米(2n=20)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玉米随机交配时雌蕊接受同种和异种花粉的机会相等。研究种子发育的机理对培育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与豌豆杂交实验相比,两株玉米杂交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对玉米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2)玉米的甜味和非甜味由一对基因B、b控制,将纯合甜味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结果非甜味行植株上结的玉米种子全是非甜味,再将非甜味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F1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随机交配后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__________
(3)玉米的部分染色体易发生断裂和丢失。玉米9号染色体短臂上三对与籽粒糊粉层颜色产生有关的等位基因位置关系如图。其中基因G抑制颜色产生(白色),基因g促进颜色产生;基因B促进发育成紫色,基因b促进发育成褐色;基因D为染色体断裂位点的基因。9号染色体短臂的断裂和丢失可以用玉米籽粒胚乳[3n=30,两个极核(n+n)和一个精子(n)结合发育形成]的最外层糊粉层的颜色进行判断。

   
将ggbbdd的母本与GGBBDD的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玉米籽粒的胚乳糊粉层颜色为__________。若杂交得到F1糊粉层的颜色为__________,则F1部分胚乳细胞在D处发生了断裂和丢失,表现为该性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
2023-09-09更新 | 4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拟南芥(2N=10)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被誉为“植物界的果蝇”,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其植株较小,用一个普通培养皿即可种植4~10株,从发芽到开花约4~6周,每个果荚可着生50~60粒种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利用拟南芥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对母本进行的基本操作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南芥开花时期(A/a)早花对晚花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已知某晚花个体(aa)的2号染色体上导入了抗除草剂基因,科研人员让其与早花的个体(AA)杂交,从杂交获得的F1中筛选出抗除草剂的个体,与未导入外源基因的晚花个体进行测交,F2中发现10%的个体表现为早花且抗除草剂,试分析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若让F1中筛选出的抗除草剂个体自交,F2中获得早花且抗除草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从一批经过诱变处理的野生型拟南芥中筛选出一株突变株,想探究突变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研究者将突变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若F1______________,则突变性状为显性;若F1____________,则突变性状为隐性。
(4)拟南芥雄性不育系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某实验室分离到两组纯合雄性不育拟南芥株系nef1和rvms-1(分别用株系N、株系R表示),两种株系的不育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均为隐性突变所致。研究表明株系R经低温处理可以恢复育性。请利用株系N、R设计杂交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推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__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2022-06-08更新 | 10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