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 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20456608
在光照条件下,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和[H]的比例约是4:3,而暗反应消耗ATP和[H]的比例约是3:2。叶绿体中的[H]可通过特定的跨膜穿梭系统进入细胞质基质,最终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过程。线粒体中的ATP和[H]也能通过特定的跨膜穿梭系统进入细胞质基质,最终进入叶绿体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来自______。在暗反应阶段,______(填生理过程)会消耗ATP和[H]。
(2)在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相对缺乏,而[H]相对充足。叶绿体可能通过______(填途径)来改变ATP和[H]的比例。
(3)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线粒体中的脱氢酶能脱去NADH和NADPH中的[H]并释放电子,电子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运输到线粒体内外膜间的空隙中,随后H+经ATP合酶运回线粒体基质并催化ATP合成,该过程的产物还有______。DNP+可使H+不经过ATP合酶进入线粒体基质。用DNP+处理后,线粒体内的ATP生成量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部分植物和微生物形成了可以固定太阳能、生成有机物和释放O2的机制,即光合作用。许多科学家致力于人工重建和控制光合作用过程,希望借此人工生产清洁能源,这一计划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阿波罗计划”。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是分阶段进行的,其化学反应包括①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两个阶段。完成上述计划需要依次模拟这两个阶段的化学反应。
(2)为了模拟①阶段的反应,科学家分离出了菠菜叶肉细胞的类囊体薄膜,以单层磷脂分子为基础构建成人工合成的微滴,如图1中的TEM模块。该模块在光照条件下,可释放O2。TEM模块中吸收利用光能的物质是___________,除了O2外,TEM模块还产生了___________和NADPH。在光合作用过程中,①阶段产生的NADPH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为了模拟②阶段的反应,科学家选择了一些酶和底物加入微滴中,构建了一系列人造反应,如图1中的CETCH模块。在该模块中,CO2与底物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有机物,该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为了使反应能够持续进行,CETCH模块中与CO2结合的底物应与叶绿体内的___________(填化合物)相同。
(4)在适宜条件下给予微滴光照,定期检测体系中制造的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该半人工体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过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022-01-02更新 | 27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西瓜在栽培过程中常受盐的逆境胁迫(对植物施加有害影响的环境因子后,会引起植物产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发现,赤霉素(GA)处理能缓解西瓜盐胁迫,提高光合效率。已知植物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后能产生电子,除与NADP结合形成NADPH外,也可以与O2结合形成自由基,影响植物的生长;植物细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清除自由基。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盐胁迫处理

GA处理

SOD活性(U·g–1

72小时光合色素增加量

净光合增加量(g)

对照组

1.184

-1.363

2.09

1组

0.779

-1.933

1.212

2组

4.424

4.113

1.637

3组

3.318

2.33

1.652


注:“+”表示进行相关处理;“–”表示不做处理
(1)叶绿体中产生自由基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自由基会攻击__________等生物膜的组成成分,造成生物膜的较大损伤。
(2)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时,通常用660nm波长的红光照射叶片,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光的吸收值。一般不采用450nm左右的蓝紫光照射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在盐胁迫下,西瓜细胞中的自由基含量会上升,原因是:一方面盐胁迫会使叶片气孔关闭,暗反应减弱,使叶绿体中NADP数量减少,从而使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
(4)由实验可推测,在盐胁迫下赤霉素能缓解西瓜盐胁迫,提高光合效率。判断依据是_________。(写出两点)
2021-07-03更新 | 164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用一定的低温处理果实,可以延迟果实在常温保鲜过程中的后熟,这种低温效应称为“冷激效应”。香蕉在保鲜过程中,主要由淀粉酶活性上升导致香蕉后熟加快,香蕉硬度下降。为研究不同冷激处理对香蕉后熟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

项目

0℃冰水处理不同时间/h

0℃冷空气处理不同时间/h

0

0.5

1

2

0

1.5

2.5

3.5

后熟软化天数

12

18

23

7

12

19

24

16

有无冻伤状斑点

++

++++

注:“-”表示无;“+”表示有,数量越多表示斑点越多。
(1)淀粉酶和盐酸都能催化淀粉水解,但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这说明酶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应选取__________的冷激处理条件,对延缓香蕉后熟效果最理想,理由是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可用__________对淀粉分解产物可溶性糖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4)某科研小组研究不同浓度的镉对香蕉植株生理的影响,发现(膜脂分过破坏_________(结构)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从而降低光合速率;同时也可能通过破坏_________(结构)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进行。
2024-02-11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