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免疫调节 > 特异性免疫 > 体液免疫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32 题号:20612378
B淋巴细胞癌是一种B细胞恶性增殖导致的肿瘤,可由多种因素引发,研究者对其治疗进行了系列研究。
(1)正常机体中,疱疹病毒(EBV)入侵B细胞后,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_______,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_______被感染的B细胞。而当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受损、免疫_______功能丧失时,EBV侵染B淋巴细胞可诱发B淋巴细胞癌。
(2)EBV侵染B细胞后,诱导合成的病毒L蛋白分布在B细胞膜上。为研究L蛋白在EBV诱发B淋巴细胞癌中发挥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B细胞过量表达L蛋白的模型鼠,6周后检测正常鼠和模型鼠的免疫细胞,结果如下图。
   


据图1和图2结果推测,L蛋白可激发细胞免疫,清除过量表达L蛋白的B细胞,支持该推测的证据是_______。据此研究者推测 EBV感染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激活更强的细胞免疫,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思路。
(3)肿瘤相关抗原(TAA)是肿瘤细胞上存在的一类抗原分子,可被T细胞识别。L蛋白过量表达可引发B细胞表面TAA含量增加。非EBV感染引起的B淋巴癌细胞(L⁻细胞),TAA 水平低,难以有效激活 T细胞。基于上述研究,研究人员将L蛋白过表达载体导入L细胞获得L+细胞,将L⁺细胞与T细胞共同培养,获得被特异性激活的T细胞(P-T细胞),检测其治疗肿瘤的效果。以接种了L-细胞致瘤的小鼠为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3。结合免疫学相关原理,解释图中P-T 细胞治疗效果的原因:________
(4)抗原呈递时,TAA可与MI或MII蛋白形成复合物转运到细胞表面,进而被T细胞识别。请将下列选项前字母填入表格①~④处,以探究P-T细胞通过识别哪种复合物杀伤B淋巴癌细胞。

组别

细胞类型

抗体类型

检测指标

实验组1

______

d

肿瘤细胞死亡率

实验组2

______

______

对照组

b

______

a. 正常B细胞 b. L⁻细胞 c. MI蛋白的抗体   d. MⅡ蛋白的抗体 e. 无关抗体
结果显示实验组1的检测指标显著低于实验组2和对照组,说明______
(5)根据该研究,请提出一条免疫治疗B淋巴癌的思路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单链十RNA病毒2019-nCoV)引起肺炎疫情以来,我国政府与世卫组织通力合作,全力防控,我国疫情目前已得到初步遏制。面对疫情,专家提醒:“比起焦虑和恐慌,我们更需要的是尽量放松、保持心情愉悦,同时,疫苗仍然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必须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新型冠状病毒囊膜上有3种蛋白质“M”、“E”和“S”,通过膜融合转变为宿主细胞的膜蛋白,体现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单链基因组+RNA可直接作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细胞器)合成病毒的______酶,再利用该酶完成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
(2)当人体感染新冠病毒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往往会引起发烧,最可能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影响了________的功能,最终使机体_____________,体温升高。
(3)焦虑和恐慌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从而使人更易感染病毒而患病,从T细胞角度分析人更易患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冠病毒爆发的同时北半球正处于流感季节。研究发现,BY型流感病毒衣壳蛋白在一定表达系统中能重新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该颗粒不含病毒核酸,可作为预防BY型流感病毒的疫苗。VLP注入机体后一般不会引发细胞免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疫苗是根据病毒表面的M、E和S等糖蛋白研制,可能一段时间后还要继续接种其它种类的新疫苗。请从病毒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免疫学角度分析一段时间后需要接种新疫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4-09更新 | 91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下图1表示抗体(IgG)的基本结构,其中恒定区域(Fc),能够与受体(Fc受体)结合;图2表示抗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由____________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____________;人体浆细胞可以来源于____________细胞。
(2)由图1和图2得知,抗体分子是以__________区域与病原体结合,Fc区与巨噬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结合。这实际上在病原体和巨噬细胞表面之间形成了一个类似桥梁的联系,使得病原体与细胞接近,从而利于巨噬细胞对其吞噬。
(3)图示中巨噬细胞随后对抗体修饰过的病原体进行吞噬,属于____________免疫过程。
(4)病毒是一种依靠结合于细胞表面特定受体分子而进入细胞的寄生物。HIV的受体分子存在____________细胞表面。当HIV入侵时,抗体能与HIV结合,从而阻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将与靶细胞结合,使其裂解释放出病毒。
2017-04-25更新 | 18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HIN1甲流病毒(RNA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物体或空气传播,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和宿主的变化,进而形成新的病毒株。及时诊断并对病毒进行测序,有利于有效防控疾病的流行。
(1)原则上感染过H1N1甲流病毒的人仍会感染,但症状会比首次感染更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核酸检测时,采集的咽拭子需要放入含有红色保存液的采样管中保存以防止核酸被分解。核酸保存液中的缓冲物质能维持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保存液中所含的胍盐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变性剂,它可以____________,从而暴露待测的核酸,并抑制环境中无处不在的______________酶活性;保存液中还含有一种酸碱指示剂酚红,其作用是监控保存液酸碱度是否改变导致样品_____________
(3)判断患者体内甲流毒株是否出现了变异,需先将病毒核酸逆转录成cDNA,并对其进行测序。双脱氧法是测序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需要使用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如下图1)。

   

①dNTP和ddNTP中Y处的基团分别是____________,参与DNA合成时,图示_____________之间的磷酐键会断裂。ddNTP会使子链停止延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用图2中的引物分别在4支试管中对该cDNA进行PCR扩增,在每支试管中加入4种dNTP和1种ddNTP,因ddNTP与dNTP竞争核苷酸链延长位点,DNA链将会分别在A、C、G及T位置终止延伸,从而形成____________。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图中箭头代表电泳方向),则该cDNA的未知序列应为5′_____________3′。
2023-07-07更新 | 2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